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课程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网络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将网络课程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利用Fuzzy统计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网络课程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编出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实现了网络课程评价的计算机操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网络课程评价现状,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路,建立了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课程综合评价模型。实践证明,该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评价信息化条件下课程建设的质量,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资源,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从目前信息化条件下课程评价的实际出发,结合现行课程评价标准,在课程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四率一体系”的课程评价模型,并从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评价的基本内容,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操作方法.该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对信息化课程评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网络课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课程是进行在线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文章从物元分析理论出发,将物元评判模型和网络课程评价结合,建构了可定量化评价的网络课程物元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展示了该模型对网络课程的评价过程,为网络课程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网络课程,对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较为复杂。本文构建了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价模型在网络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72):11-12
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由于其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工程领域,因而具有较鲜明的特殊性,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应兼顾实验实践环节学习,以便让学生系统地、综合地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应突出其课程特点,为此以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评价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该类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理论模型,阐明了模型中各种参数的定义和适用条件,并就该模型的运用结合实例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评价模型的应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来设定模型中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考核权重,已达到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更加客观、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对自身课程开发的评价与质量监控过程,在审视西方分权制国家相对完善的有关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我们自身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在实践中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理论与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网上课程评价系统收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指标课程评价模型,并将网上调查的结果以连接权的方式赋予该评价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实际评价数据的验证,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按照实际评价的过程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全面、客观、及时地评价大学课程学习成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文章提出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设计实现一种以学习成果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及其课程学习平台系统,其目标是解决传统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存在的能力目标不突出、可操作性差、学习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践应用表明,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成果评价模型及其系统可有效支撑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学习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对提升课程教学培养质量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柔性协商视角下的网络课程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是促进网络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针对传统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价值体现单一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商视角的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模型(BOCE)。在该模型中,评价主体由专家和学生组成,通过计算平均随机因子来选择学生评价值,利用柔性协商因子实现专家评价值和学生评价值的协商性表现。实验证明,本文模型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协商性评价结果,有效降低教师职位、职称、特殊师生关系等外部非课程质量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