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定证据种类,其内涵外延及其证据规则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注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界对书证的概念和范围缺乏明确界定,对书证的收集和运用也没有规定相应的规则,给司法实践中对书证的识别和应用造成了困难。对此,本文拟就以书证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切入口,通过对书证概念的抽象和概括,对书证的范围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并比较研究了各国对书证证据规则在理论上和立法上的不同之处,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有关成功经验,建立最佳证据规则,并建立和完善证据交换(开示)制度,以期从程序上保障书证证据规则得以贯彻和实施,使书证在诉讼中充分发挥其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中补强证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强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分类走入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视野时间短暂,且系统论述甚少,其概念、范围的界定存有巨大的落差。我国民事诉讼确立了补强证据规则,它对指导民事审判实践,以及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对补强证据内涵的把握,在司法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补强证据规则,以便更好查明案件事实,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规则是指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取舍和运用的法律规则。我国以前民事诉论证据立法方面存在缺点与不足,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其作了补充与完善。英美国家在对抗制诉讼中运用的主要证据规则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具有借鉴意义,并就今后的证据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的整个运作过程,皆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要负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依据语气来展开攻击和防御,法官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而法官判断证据就是判断证明力的有无、强弱。民事证据证明力是民事证据的生命,是裁判者进行裁判的依据。我国立法上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不完善,理论上也缺乏研究。通过对我国立法规定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规则,以指导我国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证人制度、证据的排除规则等方面立法缺憾很多,证据规则是一个事实性多于抽象性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现实条件下短期内难以用我国沿用的大陆法系以降的制定法思路来解决。我国应在司法实践中形成我国的证据规则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公正原则的运用,在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民事证据法典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的中心问题是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而证据又是刑事责任认定的核心,因而证据规则显得尤其重要。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了详尽的证据规则,尽管证据规则主要受到刑事诉讼构造的影响,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证据规则对我国刑事诉讼仍具有相当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因此应当确立适合我国司法实践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
宥于传统诉讼理论和观念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也不可能通过证据规则对刑事证明活动予以严格的限制,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仍对一些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做出了规定。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毋庸置疑,其不足和缺陷是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是以民事诉讼法为蓝本,因而证据规则也沿袭民事诉讼,缺乏自身特色。然而,行政诉讼不仅是对当事人权利受损的一种救济形式,而且还是对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一种监督。因此,在行政诉讼中更有必要强调证据规则。本文仅从有关的司法解释角度出发,对相应的证据规定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核心,也是法院据以裁判的依据。而证据规则则是有关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对证据材料审查、判断等一整套规范。回顾我国的两部民事诉讼法典,虽均以专章对证据问题作出规定,但内容非常少,这与证据本身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也影响到法院审理案的高效与公正。本文通过对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的解读,阐述了其对于完善我国证据规则制度,促进我国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经历了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变革。在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确立后,又从以严酷的证据失权为特征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为以谨慎的证据失权为特征的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并得到了2012年8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肯定。如此变革的原因是我国民事司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也是司法改革应立足国情的必然要求。这对深化我国司法改革是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已作出专门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诉证据规定》中都没有有关其他类型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行政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是现实的需要,在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等类型案件中不仅能解决举证困难、保障当事人诉权,还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这两类证据之间的转化,有相关理论基础,但还需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具体的证据转化规则。  相似文献   

12.
品格证据规则作为证据相关性的难点,并没有得到我国证据法学界的应有的重视.笔者在透析品格证据内涵的前提下,解析品格证据相关性的一般原理,结合司法实践,提出我国刑事诉讼品格证据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民和单位应尽的义务,但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却很少,妨碍司法公正,妨碍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证据,是司法实践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证据。它对于司法机关查明案情,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这一规定,有几层含义:第一,法律明确规定出庭作证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法律义务。第二,…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对此都有所规定,但不尽一致。这种不一致,与各国的立法传统、法律制度、司法目的上的差异有联系,也与在法理上对举证责任性质的不同认定相关联。本文拟根据我国的立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涉及到国家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对立与冲突。而我国立法上对于非法证据的可采性问题至今尚无明确、切实的规定。因此,作将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简介,试图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建立与完善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证据规则是关系刑事公正的一项重要内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受到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视。我们应当以法定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用不正当方法收集证据材料来界定非法证据的范围。充分发挥确立排除非法证据规则具有的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维护司法尊严和实现程序正义、实现证据收集的合法化等价值。来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讯息的证据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所引起的证据效力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计算机所储存的数据或数据讯息能否在诉讼中被法院采纳为证据即证据可采纳性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数据的证据价值或证据力的问题。数据讯息在英美法系所遇到的证据法问题,突出表现在英美法系国家传闻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构成了采纳数据讯息作为证据的主要障碍。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民事诉讼中实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其证据的取舍和证据力的大小,完全由法官凭借“良心”与“理性”自由判断,但某些大陆法系的法律规定了可采纳为证据的清单未包括计算机记录,因此在这些国家,仍存在数据讯息的证据效力问题。另外,在大陆法系国家,应用计算机还会遇到原件要求的证据法障碍。面对数据讯息在证据上的可采纳性问题及其证据力问题,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分别通过国内立法、国际统一规则及交换协议的不同层面,通过排除障碍,功能等同等方法,对于数据讯息给予应有的证据力。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不包括数据讯息。有学认为可将数据讯息解释为“视听资料”,另一些学则认为应将数据讯息作为一种“书证”来对待。本认为,我国的证据立法有两种思路可以选择。第一种思路是根据数据讯息的不同表现,分别将其纳入传统的证据种类如电子物证,电子书证,及电子证人证言等。第二种思路是将数据讯息规定为与视听资料、书证等并列的单独的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从经验中抽象、归纳出来的有关事物的一般知识或法则。包括从一般的生活常识到关于一定职业技术或科学专业上的法则。它是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中证据评价的根据,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发挥着证据内容信用性的判断、事实推定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违背经验法则的相关同题未作规定,应在修订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前程序具有明确争点、固定证据及促进和解的功能,两大法系国家都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民事审前程序,并把该程序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为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需从比较法的视角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独立的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20.
在外逃型缺席审判中正确适用证据规则,不仅有助于我国境外追逃追赃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然而,既存制度下的证据规则存在适用疑难,包括启动缺席审判的控方证明责任过重、被告人放弃出庭的自愿性推定规则失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适用不明和域外证据的鉴真规则粗疏。因此,应当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动态平衡、权利放弃理论兼顾价值权衡理论、尊重他国司法主权、精细化的"智慧司法"这四项基本理念,适当减轻启动缺席审判程序的控方证明责任,完善被告人放弃出庭的自愿性推定规则,区分证据取得和证据使用的阶段性概念,并构建和细化智慧鉴真规则,从而实现证据规则在缺席审判中的规范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