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一书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大学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并结合我国大学教师责任落实的现状,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社会责任及其作用提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性范畴并具有各国本土特色。现阶段和今后,我国高校的社会责任是大量培养人才、多出科研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提出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高等教育理论,规定了我国重点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对大学作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内在地共存于大学的历史发展中,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学术自由必须以服从和服务于人类和社会利益这一“道德”基点及其价值倾向为根本指导和总体方向,大学总是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伴而生,相携而发展。大学的社会责任有两个向度:一是以大学的职能为表征的外在向度;一是内在地存在于大学的本体价值中,以隐形形式作用于社会的内在向度。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是指大学的学术人员在进行学术活动时争取最小程度地受外来强制的权利。一方面,为了知识与真理的缘故,大学需要学术自由。另一方面,根据自由与责任相对应的原理,享受了学术自由权利的大学,还应该履行自由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及维护学术自由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康乐 《文教资料》2008,(3):171-172
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社会功能与使命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经久不衰的主题.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责任与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大学应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对此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姝  张翠文 《时代教育》2006,(12):48-48,53
证明责任是证据制度的核心,是民事诉讼的脊梁,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关于举证责任制度的规定较为简单,权威部门的司法解释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完备的证明责任制度,以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现代证明责任概念的本质,区分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在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缺憾的基础上,论证了重构证明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大学面临保持大学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同时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社会责任以及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学责任伦理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出现了滥用教学自由、师生关系异化、教学评价道德失范等一系列教学责任伦理失范问题。大学教学伦理失范不仅会对大学、学生造成危害,而且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大学教学责任伦理规范建设,不仅要健全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责任的自主机制、正确处理大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还要建立大学教学责任规范,建立符合伦理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是以学术活动为根基的,并拥有相当大的学术自由空间,但这种自由必定是有一定限度的,是以对人类及社会忠诚与负责为限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发展科学、培养人才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担负着多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正是从大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在传承文明、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着哪些责任,这些可以说是大学存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社会责任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性范畴。当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应归结为人才培养责任、学术研究责任、服务社会责任、社会思想先导责任和社会理性价值批判责任。当代大学社会责任冲突主要表现为:大学科研领域中的公益性与功利性的冲突;大学与社会关系领域中的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冲突;大学自身责任领域中的教学责任与科研责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其实现方式经历着从主体行动方式——组织一体化方式——社会责任共担方式三个阶段的演进。目前,这些实现方式在各国大学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大学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的论证,立足我国国情,进一步探索我国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策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博克论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分析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博克对大学社会责任的论述.作者认为,博克在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倡大学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卓见.文章具体分析了博克对大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分担、大学的学术与非学术的社会服务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再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现代大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必须注意:不管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多么重要,所能履行的社会责任始终是有限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层次的,其中每所大学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只能由其自身发展定位所决定;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固定的。正确认识和履行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是现代大学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制度性保障是大学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严重的偏离。针对这一问题,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南开大学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大学社会责任制度设计的差异塑造过程为例,揭示了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制度设计出现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观念差异导致了大陆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定位的不同;参与主体差异导致了两地大学社会责任运作模式的不同;权力的不对称性差异使得两地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过程呈现为“顶层设计”与“多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一些改善大陆大学社会责任制度化的意见,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大学社会责任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对"大学"重作界定。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重大。但它能够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是有限的。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大学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合理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界定在一定范围,即"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并以大学所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由于学科类别及其结构的差异性。由于学者教授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大学承担并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大学远离社会、脱离社会固然是错误的;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责任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个体对其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当然责任,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不贯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线。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实现"体用互构",是大学文化责任的价值取向;既着眼于上焉者的文化之"道",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又立足于下焉者的文化之"器",重视文化发展的应用实践,践行"道器并重",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从知识传递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生成大学责任的核心部分。我国大学在大众化进程中,盲目追求数字指标,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就忽视了作为大学的根本的义务和责任。重视知识的作用,重拾大学自身的责任,大学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宇 《天中学刊》2010,25(1):127-128
大学的社会责任缺失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不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要以“社会满意度”为标准,大学要通过履行其社会责任达到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和回报社会的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的社会信誉度、社会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进而促进大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大学责任既不同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又超越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的社会责任有边界,又是有序的、发展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才能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服务和引导社会的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改造大学: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大学校长是大学兴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历久不衰成为伟大而恒久的组织,取决于大学是不断自我改造适应社会的组织,而大学校长是推动大学改造的决定性因素;大学改造是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包括:明确大学使命,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