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古诗中的情     
赵峰 《语文知识》2003,(2):43-4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郁于中,方能发之于外。为诗为文,均少不了一个情字。鉴赏诗词,只有准确把握诗中抒发的感情,才能对诗词的主旨、意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概括古人诗中所抒之情,大致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景语、情语论诗词,古已有之。我们从唐代的皎然著的《诗式》,刘禹锡《董事武陵集记》及司空图《诗品》等著作中,都可看到诗词中情与景有密切联系的相似观点。但所论都不很具体,以后也总有人提及诗词中景语、情语的问题。至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所述则较接近王氏的结论了,他说:“说景既是说  相似文献   

3.
薛玲玲 《家教世界》2012,(16):124-125
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古诗词鉴赏的要点很多时候落在诗词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上,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古诗词中景的描写以及作者写景的意图,它与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何关系,弄清这一关系,加上相关的艺术手法,很多诗词的解读将变得轻松。总得来说,有两大关系: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相似文献   

4.
陈德生 《现代语文》2007,(4):113-113
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开古代诗词,会发现作者的“愁”情居多,或思乡怀人,或壮志难酬,或送别感伤……但也有一些诗歌是表现作者“乐”情的。现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师生鉴赏古代诗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别离诗词是一支劲旅,这类诗词常常将愁情的抒发与流水绾结在一起。流水与愁情的绾结呈现出相对应的关系,愁情随流水的形貌质性的变化而变化。思考流水与愁情之间之所以结成这样一种微妙的默契的关系,从表层原因来看,直接与流水相关,而深层原因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每首诗词都充满耐人寻味的情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沉淀着隽永,凝结着幽美,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如何使学生融情于诗词的意境之中,欣赏诗词的韵味之美,感悟诗词丰富的内涵,徜徉诗词博大辽阔,就要看初中语文老师教授诗词的手段是否具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本文分析传授学生欣赏诗词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产生过程,并阐述情与景在诗词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对情与景相融的表现作了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则是其中的瑰宝。然而,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还停留于应试层面,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因此,创新性地研究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使学生在诗词中明意唤情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文学即人学,人学乃情学。不知情,无以知文,诗词尤如此。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显然,诗词是诗人借以“言志”、“达情”的载体。诗人或缘情布景,或借景言情。故而,在学习诗歌时,若能以情驭诗,将诗情作为贯穿、理解全诗的主线,便能牵一“情”而动全诗,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情志之情     
情志之情诗歌的情志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情:“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生平事迹来研读其诗词 ,对她的夫妻关系及她诗词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认为朱淑真原本夫妻恩爱 ,后为丈夫疏离、遗弃 ,她的诗词抒写了夫妻间的恩怨之情。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以女子独特的情感体验,抒发着光阴的流逝,亲人的分分合合,国破家亡的国愁。她善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造就了很多情真意切的诗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从而挖掘其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6.
情之可贵     
人间处处有真情,情到深处自感人。一个“情”字,让多少人魂牵梦萦;让多少人肝肠寸断,让多少人感激涕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之可贵,贵在真实;情之可贵,贵在感人!感人肺腑之情,总能引起人的共鸣,总能让人感同身受,总能让人如饮甘醇。好的电视剧,能让观众与演员同喜同悲,不外乎情;一条饿狼能够与人相处,不外乎情;仇人化干戈为玉帛,不外乎情;性格迥异,却白头到老,维系于情;离合悲欢,喜怒哀乐,均关乎着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厄运当前,不离不弃……故人世间情总能扶危楼以即倒,挽大厦以将倾!既然,情有如此功效,人与人相处,就…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编绘了狐鬼神怪和人之间的百般离奇故事,其中痴男怨女的爱恋也广为世人称道,本文以"情"切入,浅析《聊斋》中的一见钟情和共生之情,以探究情字之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诗词表情达意离不开景物描写.古典诗词中,通过写景来抒情是最常见的手法.由于文学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景物特征和抒情之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关系,但同时又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情与景的结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自然和生活的辩证法.阅读和欣赏古诗词要从分析景物描写着手.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意境”条)深入品味诗词意境,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打开诗词宝库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上的诗词为例,谈谈品味诗词意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登上高处,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因而容易激起人的豪迈之情,古代诗词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但是纵观古人的登高诗词,大都兴起的是满怀愁绪,也许正如苏轼所说的"高处不胜寒"吧。细细揣摩这些登高诗词中的愁情,或感慨岁月沧桑,或倾吐漂泊之苦,或表达思念情浓。一、登高咏古,感岁月沧桑站在高处,四面远望,固然会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但也容易令人慨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尤其是登临古迹,这种情感更为强烈。王勃在《滕王阁》一诗中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