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学校,从校情出发,从学生出发,全面构建适切学生特点的"梦想课程"体系,并衍生开发了包括名著赏读、播音主持、3D打印、南京文化在内的20多门校本课程,在课程基地建设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是教育部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举措。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国家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工作和我校“211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领导和管理,从政策上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经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对国家教学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为全面完成“国家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基地”建设是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课内外开辟广阔的实践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教育的大课题。下面就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用,介绍我们的做法。 一、实践基地的开辟与建设 我校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已形成了六大类四十多项的格局。其中有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对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六类实践活动基地从教育内涵划分有:思想道德教育类、科学技术教育类、文化修养教育类、文体活动教育类、身心健康教育类、学习能力教育类。 1.实践基地的开辟 实践基地的开辟,要根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4.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创举。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凸显学科特点与文化的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展开教学,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世界中的学习,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成就。课程基地通过新型"课堂"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徐州高级中学不断建设、完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实验基地,营造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探索了依托课程基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路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改革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而这个实际,应当是基于学生差异的实际。改革只有切实关注到这一点,才能最终走向成功,才会持久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邳文化综合学习实践课程基地建设,突出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发挥课程基地的引领作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我们不断在探索,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引领,我们收获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性需求是一脉相承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红色文化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重视基地文化环境建设、挖掘师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基地制度管理等实践是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发挥效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基地是江苏省2010年提出、2011年启动的一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三批创建了137个课程基地,其中学科类课程基地有66个,占总数的48.2%,成为课程基地建设主体,而数学课程基地有10个,在学科类课程基地中数量最多。2014年海南省启动了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数学课程基地再次成为创建主角,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从学科的视角谈谈对数学课程基地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斌 《江苏教育》2017,(10):27-31
课程基地与核心素养不仅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而且课程基地在培育核心素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既是价值,又是操作路径,更是实践效果。课程基地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通过学科文化、学科知识、学科装备改变学习情境,以环境变化改变教学;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在课程基地以体验发现兴趣、以兴趣焕发激情、以激情进发创造力;通过实际场景的创设和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处理,强化了跨科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呈现了课程基地在核心素养培育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课程基地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发展平台。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应立足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确立适切的发展平台,实施以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程基地之"基",意即基础,起始,根本。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正是源生于学校的文化根基,并以天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基石,进一步放大优势学科,激发课堂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奠基,也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树基。课程基地之"地",首先是一个场所。"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即要建设成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立体课堂",建设成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设成学校转型升级、优质特色  相似文献   

12.
我校语文组自2011年8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以来,全体十三中语文人,走在课程基地建设的大路上,与课程基地一起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基地建设思路,从教学环境、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学习方式、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入手,彼此支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我们语文基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鲁汇基地参与了《上海市中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指导大纲》的编写后,不断完善农耕文化教育课程框架,现已经形成5大类10小类80项课程。其中55项课程已经形成了活动个案或教案,占全部课程的69%。  相似文献   

14.
课程基地是一项利师利生的教育改革,下邳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调查研究以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例,从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课程定位、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科研工作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民族预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为此,学校整合古镇震泽丰厚的地域资源,号相关单位协商,在自然、社会、文化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实践基地,学校整合发掘课程实践基地的功能,有效地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开发是在对学校、基地、社区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科学的评估的基础上,将课程开发活动置于基地所能凭借的课程资源上,从而突破单一狭隘的传统教学模式.农村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既能够提高基地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基地、社会和自然中的课程资源,以基地特色产品、产业、文化等为依托,多维度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把基地内外各种环境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无锡一中是一所名校,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英才辈出,有着明显的办学优势和蓄势待发的潜能。基于这样的历史资源,无锡一中将视野投向了江南文化。江南文化有着文化的共同性,又有着鲜明的独特性,滋养着江南人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精神气质,有着精致的美感、开放的胸怀、创造的活力。而无锡一中正处于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带,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积蓄着无限的文化力量,于是他们决定建设课程基地,引导学生研究江南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他们将课程基地命名为"文化自信·江南文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基地成立于1994年7月,是南京市第一个提供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专用基地,至今已接纳活动学生10万多人,并成为了新加坡学生的中华文化浸濡基地。行知基地目前拥有床位700张,以及相配套的生活活动设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基地传承行知思想,充分整合艺莲苑、枣树研究所、南衣大江浦实验农场、长江、老山以及五里村农户等周边农村资源,设计了“学习农业科技”、“了解农村建设”、“体验农民生活”三大课程系列。这些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来此活动的学生,他们在迷人的大自然和多彩的基地生活里,展现了生…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表明,职前教师实践类课程主要植根于中小学实践基地资源开发。只有从教师岗位技能形成入手,在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机制和方法上全面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创新实践类课程,突破验证性实习模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