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Eu^3 :Y2SiO5 have been investigated.Transitions between ^5D and ^7Fwere were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spectra,fluorescence spectra,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or absorption) spectra and site selective fluorescence spectra.Th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 of Eu^3 :Y2SiO5 show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 to monoclinic,and lattice‘s constants a,b,c and β arc obtaned by a simulation with the measured diffraction angles.  相似文献   

2.
在固相反应的基础上,采用草酸根沉淀稀土粒子使其充分混合的前处理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硼磷酸钇钆铕荧光红粉。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和荧光光谱表征。与(Y,Gd,Eu)PO_4相比,产物增加了与磷元素等摩尔量的硼。硼的掺入提高了发光强度,但没有改变样品的正磷酸盐单斜晶系结构。根据样品的红外光谱,发现其吸收峰与GdPO_4的很相近,说明样品与GdPO_4同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Gd~(3+)掺杂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基质离子对Eu~(3+)的能量传递机理。通过对产物的分析发现其具有高的发光亮度及低的热猝灭效应,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最后将本实验所用方法与传统固相法对比,反应温度降低了100℃,发光强度提高了10%以上,且所得样品易粉碎、粒径小。  相似文献   

3.
MCM-41和HMS孔内组装[Eu(bpy)2]3+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的方法在MCM-41和HMS介孔材料孔内组装[Eu(bpy)2]3 (bpy:2,2-联吡啶).所得介孔复合材料经XRD、ICP等离子发射光谱、IR、N2吸附实验及光致发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介孔材料母体相比,组装稀土配合物后的介孔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有所下降;组装稀土配合物的介孔复合材料在氙光源激发下,均发射出特征的Eu3 光致发光谱;与组装稀土配合物的HMS介孔复合材料相比,组装后的MCM-41介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效率.MCM-41介孔材料是一种比HMS合适的载体,有助于增强介孔材料孔内组装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6种离子缔合型配合物Ln(TTA)_4~-QH~+及8种加和型配合物Ln(TTA)~3S_n〔Ln=Eu~(3+)、Gd~(2+);Q=Pip、N(C_2H_5)_4,+Dpg(二苯胍);S=H_2O、TPPO(n=2);Phen、Dpy(n=1)〕。测定了7种Eu(Ⅲ)配合物中红外及远红外区的红外、拉曼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并对谱峰进行归属。讨论了这两种型式配合物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结合后续的热处理,制备了Eu^3+掺杂的ZnF2-ZnO纳米结构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NaF为原料得到的样品为正方体状,长为220-400nm;以NH4F为原料得到的样品呈棒状,长约为1.2μm,直径为110nm左右.紫外光激发下,棒状样品发光性能强于立方体状的样品,表现为掺杂Eu^3+的特征发射.光催化脱色实验表明,两种形貌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差别不大,150min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含Eu^2+的硼酸盐蓝色荧光粉,测量了该荧光粉的真空紫外(VUV)及紫外(UV)激发光谱和相应的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紫外和紫外光激发下Eu^2+离子在该基质均呈现f→d的宽带跃迁,其峰值位于437nm和467nm处,分别对应于基质中Ba^2+和Ca^2+格位上的Eu^2+离子.在真空紫外区域160nm和200nm附近,有两个弱的窄带,来自于基质里BO3^3-基团和Ca—O的吸收,基质和激活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佳掺杂浓度为5 mol%,提高了Al2O3:Eu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合成法,制备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样品的相结构、发光特性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激发光波长对样品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XRD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纳米MgO:Eu3+材料具有立方晶相结构,颗粒平均尺寸在50nm~60 nm.通过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量,研究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在不同发射波长下的激发谱特性,以及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样品的荧光发射特性,讨论了激发波长对MgO:Eu3+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4种新的固态稀上元素配合物(除C_e,P_m,L_u外),它们是用稀土的硝酸盐与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4苯二酮(简写为H_2L)在乙醇—水溶液中,于PH=5.8~6.0条件下反应而制得的.配合物的分子式为RE_2L_3·nH_2O(RE=La,Nd,n=8,RE=Pr,Sm,n=6.RE=Eu,Gd,Tb,Dy,Ho,Er,Tm,Yb,Sc,Y,n=5).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紫外,红外、质子核磁共振,热分析和荧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研究,认为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Tm3+/Yb3+掺杂比Bi2O3-GeO2-Na2O玻璃的吸收光谱、红外吸收谱和上转换发光谱,分析了玻璃中Yb3+敏化Tm3+的上转换机理。测试了Tm3+离子在不同Yb3+浓度下的上转换荧光强度,得到最佳的掺杂浓度比为Tm3+:Yb3+≈1:83。结果表明Bi2O3-GeO2-Na2O玻璃是一种良好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Na2WO4和C12H25NH3·Cl作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再用稀土硝酸铕浸滞法制备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铕掺杂能拓展WO3的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WO3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间苯二甲亚胺双 (苯并 - 1 5 -冠 - 5)为配体 ,合成了十三种双冠醚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 ,Ln(Pic) 3·L·nH2 O[Ln=La ,n=5 ;Ln =Pr -Yb ,Y ,n =3 ;L =m -C6 H4(N =CH -B - 1 5-C - 5) 2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 ,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金属离子Y^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用XRD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对结晶紫的降解反应,研究了掺杂稀土离子钇的TiO2催化活性.结果表明,Y^3+的掺杂减小了TiO2的粒径,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反应体系在Y^3+掺杂量为1.2%,催化剂用量1.5g/L,经500℃煅烧的条件下制备的Y^3+-TiO2催化下效果最好.降解浓度4.0mg/L结晶紫2小时后,降解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a1-xCdxTiO3:Pr^3+的物相组成及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掺入适量的Cd^2+物相组成为CaTiO2。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330nm附近的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在625nm半宽度为20nm的带谱。对应Pr^3+的ID2-3H4跃迁发射。发光强度随基质组分Cd/Ca摩尔比和合成温度而变化。Cd^2+的最佳含量在15%~20%.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铕与双Schiff碱N,N’-二(亚水杨基)-1,4-二氨基丁烷(L1)、N,N-二(亚水杨基)-1,5-二氨基戊烷(L3)和双Schiff碱还原产物N,N'-二(水杨基)-1,4-二氨基丁烷(L2)形成配合物的荧光是以配体发光为主.当双Schiff碱和TTA共存于同一配合物时,配体的协同发光效应使得络合物的发光表现为强的Eu^3 特征光谱,其最大荧光量子产率为0.21.络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主要是由配体的n→π^*跃迁吸收辐射能并直接向中心离子转递能量,中心离子被激发至激发态^5LJ(J=10,8,7,5),然后无辐射弛豫至^5D0,发生^5D0→^7FJ(J=0,1,2,3,4)的跃迁,发射出Eu^3 特征光谱.络合物Eu(Lx)(TTA)(NO3)3(x=1,3)分子发光器件是由络合物中配体的苯环和噻吩环——天线的底座,S、O和N原子——接受光信号的原子天线和中心Eu^3 离子——原子信号发射器所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e3+:ZnO - Al2O3 - SiO2(ZAS)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系统研究了铈离子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析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nm的ZnAl2O4尖晶石纳米晶;ZAS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峰值位于381nm,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当Ce3+掺杂浓度为3%时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罗丹明6G与金纳米微粒相互作用的RRS光谱、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发现:当体系中存在过量的罗丹明6G染料时,金纳米微粒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分别与体系的RRS强度、荧光强度、吸光度成正比,且灵敏度高,其检出限达到纳克级.由此,可以建立RRS法、荧光猝灭法、吸收光度法来测定溶液中的金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结晶法制备了草酸钾-过氧化氢(K2C2O4·H2O2)晶体,过氧化氢的含量接近于理论值.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草酸钾-过氧化氢加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图,并对谱图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首次以饱和Keggin结构阴离子[α-SiW12O40]4–前驱体为原料制备出了一例具有3D结构的仲钨酸化合物[Cu(H2O)2][Cu(H2O)3]2H3K[H2W12O42].5H2O(1),并用元素分析、IR光谱、UV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在化合物1中,仲钨酸阴离子[H2W12O42]10–之间通过Cu2+离子的连接构成了漂亮的3D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