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要使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必不可少。用"下水探究"可以精确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我们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的理解!笔者发现通过"下水"探究有助于对实验的改进,特别是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改进上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课"主要以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为主,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不能顺利地进行,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因素,又有教师因素。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开门"策略、"下水"策略、评价策略和"点灯"策略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问题解决课"上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1背景介绍尽管说课是经常使用的教学交流形式,广大教师对它的研究也正在逐步走向深入.但调研发现说课"说什么"和说课"怎样说"的问题仍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怎样解决困扰教师的这个疑难问题?笔者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反思.初步的理论求证与实践验证表明,探索中形成的说课"说什么"和说课"怎样说"的观点与方法对帮助教师认识与实践说课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九年级  相似文献   

4.
写“下水作文”已经被提倡了许久,一些教师说自己每次作文指导课都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并且大肆宣扬这种做法的好处。笔者以为,“下水作文”并不在于次次都和学生一起写,关键在于注重实效,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把“下水作文”落到实处,做出实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课中,教师在教学前围绕探究内容亲自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性探究,切身经历探究活动全过程.以获取对探究活动的感性体验,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行为.这一课前行为称之为"下水实验".笔者认为"下水实验"在科学实验探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演讲因其在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前演讲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却并不理想,教师的主观意愿与实际效果间还存在差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以有效地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引入教师"下水"示范的做法,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能有效突破课前演讲  相似文献   

7.
贾洪波 《广西教育》2014,(33):111-111
"下水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实验进行多次预演或试验,把握实验教材、掌控实验细节、精选实验器材和改进实验材料,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行为。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下水实验"。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下水实验"的重要性,谈谈教师如何进行"下水实验"。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在马鞍山市举办的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有幸领略了各地区教学精英们的教学风采,其中对来自芜湖市的李老师上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课情有独钟。课前交流:1.先在大屏幕上播放芜湖地区的风景图,教师边展示图片边介绍,  相似文献   

9.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现在基本上每个县都设置了教研室,负责全县的教育科研以及教师学习与培训等工作。教研员除了组织参与测评、赛课、研训等活动,更多地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研策略上给予教师指导、帮助、引领,只有"常下水""会游泳""善总结",才会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常下水"指的是教研员敢于亲自"操刀",拿起教科书和粉笔,走上讲台上课。现实中,有的教研员  相似文献   

10.
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下水实验"指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前,对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进行多次的预演或试验,从而为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的行为。教师课前的"下水实验"对于提高整个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中就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教师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笔者从平时的教学研究和下水课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认为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2.
许建设 《教师》2011,(24):95-95
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教师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笔者从平时的教学研究和"下水课"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有效地采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学习,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必不可少。教师“下水探究”指的是教师进行角色换位,亲自去当一回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操作等等。教师在课前进行“下水探究”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下水探究”点之一: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实验操作过程中怎样指导孩子避免一些影响探究活动质量的操作方法呢?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研究《摆》时,我们在课前测试摆一分钟能摆多少次,发现几次测…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从事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对教学的研究是基本工作,要避免"研而不教",经常上"下水课",但若转换视角,也会带来新的思考。下文是笔者对自己的一堂"下水  相似文献   

15.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支撑,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成都大学的陈大伟副教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在国内基础教育界都有影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不仅具有给大学生上课的能力,而且经常在中小学上"下水课",并将其积累的丰富经验转化到职前的教师培养和职后的教师培训实践中,影响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在上"下水课"的过程中,陈大伟精心研读教材,坚持追求和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了明显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自觉,架构了理想的课堂。《教育与教学研究》的编辑李文玉对他进行了访谈,以期将其丰富经验分享给教师教育工作者,为造就更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个观点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者却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其实教师"下水"是大有裨益的。对教师而言,"下水"可避免命题陈旧感、隔膜感,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下水"是最具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对学生而言,教师"下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灵感,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下水"为学生开启了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使学生的思维有一种创新的认识;教师"下水"可以给学生以人格方面的直接影响,这种言传身教,胜过任何空洞无力的说教。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互动式教学,尤其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教学方式开始倍受重视。其实,传统教学中已有许多互动的交流方式,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梨子的味道是甜的,但你必须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才能学得好。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一起"下水",在共同交流、碰撞、体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下水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师承的榜样,同时也给予学生一种潜意识的情感激发。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余载,对教师如何用"下水作文"进行教学辅导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一个怪现状,大多数语文教师从来不进行文学创作,有些大学时代满怀创作热情的教师执教几年之后也收笔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失文学创作的切身体验,是很难把语文课上好的,尤其是讲到课本中的文学经典的时候。至于写作课和文学讲座,学生更希望看到老师露一手——拿出自己的创作,最起码有一篇下水作文之类的东西与学生分享。  相似文献   

19.
<正>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对于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研员除了组织参与测评、赛课、研训等活动,更多地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研策略上给予教师指导、引领、帮助,尤其要"常下水""会游泳",这样才会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常下水"指的是教研员敢于亲自"操刀",勇于拿起教科书和粉笔,走上讲台上课。现实中,有  相似文献   

20.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笔者要为教师上一堂“下水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作为一校之长,笔者陷入矛盾之中——是中规中矩精心预设教案,按部就班,完成教学?还是打破藩篱,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成就一堂真实的语文课堂?理性让笔者选择了后者,因为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有责任给学生真实的、快乐的课堂。但笔者又必须面对可能的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