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英美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而《圣经》对西方文学又具有终极坐标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圣经文学"对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传承与融合,以期引起英美文学爱好者对"两希文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40-41,122
《老子》与《圣经》是代表中西方文化的两部伟大杰作,然而,两部作品中处处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其中对"是非"价值论的共性论述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尝试分析《老子》与《圣经》在"是非"价值论方面是如何进行类似论述的,从而使人们能够以此为切入点,更深、更广地去探寻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在这两部杰作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3.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4.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5.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战火中创刊的《七月》、《希望》是现代文学异彩纷呈的文学期刊中卓具个性的两支奇葩。两份刊物贯穿始终的编辑思想之一就是"同人"性质的定位。这种定位在当时的文学、文化环境之下显得不合时宜,同时又恰恰塑造了《七月》、《希望》的文学及思想的成就,却也为其刊物"同人"埋下了其后命运的伏笔。  相似文献   

7.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2003年布克文学奖获奖作品《弗农小上帝》是作家DBC·皮埃尔一部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现实的杰作,该小说人物弗农形象具有显著的"上帝"特征。在校园枪杀案惨剧之后,浮现的是主流社会边缘化少年受难者的形象,是大众传媒形塑并供上祭坛的符号化"上帝",弗农小上帝的悲剧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5,(4):91-97
鲁迅《铸剑》、曹禺《原野》、冯至《伍子胥》、汪曾祺《复仇》以及余华《鲜血梅花》五篇作品通过对"子报父仇"的历史题材的新编形成了复杂的文本"对话"关系:五个文本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子报父仇"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并在深层内涵上赋予历史故事时代性意义,即《铸剑》中所表现的五四文学对"人"主体性的张扬、《原野》之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阐释、在西方生命哲学影响下的《复仇》和《伍子胥》对中国现代人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以及《鲜血梅花》独具先锋文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情"本论是《文心雕龙》文论的重要内容,贯穿全书之始终。"不离辞情"、"文辞尽情"的"情"本论不仅来自于对文学本源问题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情感与文学构思、文学风格、文学风骨和文学发展等文学创作问题的关键论断。刘勰从文学构思、文学风格、文学风骨等多维度出发,形成了《文心雕龙》"情"本创作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人公悲剧命运必然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奠定了框架,沃克深受赫斯顿的影响,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在主题上.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也追寻了赫斯顿的女性文学传统,小说在叙事结构、叙述声音、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上更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劝善书在民间广为流传,袁了凡以他的亲身经历来探讨命运改造问题是一部难得的中国自传文学佳作,在结构上,其第一人称叙事、对话线索和寓言式结构突破了中国传统传记文写作的一些束缚;在内容上,出现了忏悔改过、哲学思辨和神人感应等因素.这使得它可以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参与古今中西对话.  相似文献   

14.
刘基的传世名作《二鬼》是一首内涵丰富的长篇叙事诗,诗歌在艺术技巧层面和思想内容层面都有意地"故弄玄虚",这种隐晦的方式折射出明初士人心态从昂扬进取到避祸全身的微妙变化。诗中所塑造的"二鬼"形象,欲建功立业却受到"天帝"猜忌,正象征着以刘基与宋濂为代表的明初文人在明初中央政权中的委屈心态。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培训与研究》2006,23(1):8-10
自然诗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风景来礼赞大自然,表现人们走向自然的愉悦之情。西方自然诗虽也不例外,但却透露出明显的爱情倾向和强烈的宗教色彩,赞美自然是为了渲染爱情的氛围,歌颂自然是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自然诗在西方文学史上因居于次要地位而沿袭其它题材文学的内容,爱情构成西方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以及西方因神学的长期统治而形成的普遍性的上帝崇拜,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长恨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立足民间的叙事立场,表现了王琦瑶的人生历程,因而是一部有关都市民间生存形式的审美表现的重要作品。作者的叙述动力来自她对“虚荣”、“命运”、“怀旧”的关注。但是作者在对民间生存形式的认同上缺乏一种批判意识,在对人物命运的抒写上缺乏一种更为宽广的人文关怀,在描写上缺乏一种更能激发人们审美想像的美学空间的开拓,因而使得作品难以成为长久敲击并拷问人心的诗的交响!  相似文献   

17.
韩子勇文学批评的最突出特点是他以极富光泽与个性色彩的文字,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主从关系,他的写作身份一直游移在评论家和散文家之间。在其获得赞誉颇多的专著《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中,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运用了大量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方法,建构起一个自成一统又文采斐然的文学意义上的西部时空,并以与当代主流文坛前沿相接轨的才识,高屋建瓴地发掘出西部文学创作的危机与潜力。  相似文献   

18.
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她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白人及男性统治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并运用象征来阐示主人公珍妮摆脱男性和白人的压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纪伯伦集作家、诗人、画家于一身,毕生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在纪伯伦众多的散文诗作品中,《先知》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巴哈伊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天下一家。纪伯伦的《先知》这部作品所表述的许多深刻的宗教或哲学思想与巴哈伊哲学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主要从神与人的合一、爱、崇拜上帝、善恶、死亡、先知的延续性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表明巴哈伊哲学观点的确对纪伯伦的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启迪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