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系统的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他通过创作英文小说,重点塑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家庭伦理,集中表现出三大伦理特质:家园之恋、长爱幼尊、温文贤淑.这三个方面伦理特质对陷入危机的西方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作为古典文学中人蛇之恋的典范,透露着人蛇之恋在伦理社会中的处境与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3.
恋子情结,即母亲对儿子的一种极端的依恋和占有,表现为一种畸形变态的母爱。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题材,恋子情结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为"寡母—恋子—欺媳"这一文学模式。恋子情结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范式转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它是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对女性压抑束缚的结果,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独立人性的压迫以及自主权力的剥夺。因此,运用文化诗学的方法对恋子情结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及其文化渊源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妖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学原型,它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崇拜痴迷又恐惧忌讳的心理。海岩《玉观音》将传统的“人妖之恋”继承翻新,创造出现代版的“人妖之恋”。现代版的“妖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她有正常女人的职业、人际关系、人生理想、情感、道德,有合乎情理的感情关系,所有传统“人妖之恋”的超验特点全部消除。海岩《玉观音》中的“人妖之恋”在写实的外衣下,将传统“人妖之恋”的丰富的社会、心理蕴涵表现得更加充分、深刻。海岩对传统“人妖之恋”文学原型的继承翻新,为我国通俗小说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小说"三恋"是中国新时期小说中极具独创性的文本。相较于其他对于人生命体验进行理性探索的书写,《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中反倒呈现的是她对于人在非理性层面生命体验的书写,小说中的主人公遵从自己的非理性情感而行动。本文主要从心灵世界的"悬置"、狂欢的叙述和抽象化的语言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山楂树之恋》用"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引起了观影热潮。这部影片的风格具有古典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当代中国对文革的历史记忆,重塑了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由于影片是浪漫主义化和古典主义化地双向改写历史,使之不足以为当代中国的价值重塑提供强大的言说力量。  相似文献   

7.
魏晋以至唐代,儒、释、道三教不断调和而以儒家伦理、政治思想为基础与核心,这一切使道教神仙思想被极大地世俗化、人生化了。随着道教“仙境说”与“地仙说”理论的提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女神逐渐转变为人性化、人情化特征鲜明的女仙,古老的入神恋故事开始向人仙恋故事过渡,并由最初的修道主题向勃兴的婚恋主题发展。  相似文献   

8.
恋乡思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儒家教化又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以儒道两家学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哲学,又为文人们的恋乡情结提供了一种哲学模式。这些最终构筑了中国文人的恋乡情感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影片《庐山恋》《庐山恋2010》《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都是围绕庐山来表现爱情,但凸显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色彩。《庐山恋》以政治为主旋律,奏响了人情之美;《庐山恋2010》充分彰显了都市生活的时尚意味;而《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则是"小中求奇",山之静美与爱之悠远互相应和。三部庐山恋体现了江西电影创作审美取向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0.
古典小说中人妖之恋母题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与异类相恋的故事,又是婚恋小说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分支,特别是人妖之恋这一母题,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着眼于人妖之恋这一母题在古代小说中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湖畔”诗人专写情诗,他们少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较轻易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其诗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爱情至上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尊重。“新月”诗人的情诗,则在清纯的旋律上增添了缠绵的情调,专写青年人细腻的体验和热切的恋爱告白。他们追求意境的美和意象的生动,开创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现代情诗的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这三重关系的协调性去建构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伟大而深刻的转折。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这三重关系就是需要我们爱自然、爱社会和爱人类自身。传统发展观相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缺失了这种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主席所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包含着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原则以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将“八荣八耻”的解读与高校特殊群体“研究生”相结合, 有助于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15.
早期现代长篇叙事诗是现代叙事诗最初的花朵 ,不可多得的菁华之作。它不似现代抒情诗一刀挥断与传统诗歌的脐带 ,而是以较为亲和的姿态 ,表现出与传统叙事诗同源的民间情结。本文试图揭示其情结之处诗人以现代立场和眼光对传统的承继和发扬、创新与丰富 ;展示民间的滋养所给予叙事诗的色彩、芳香和情味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不能说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的爱情诗中有着大量的性表现,这些性表现具有颠覆传统的价值并体现出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对于普希金生活中的“性”,我们不宜作太多的道德评价,毕竟普希金不是文化圣人。何况,他保持日常生活中为世人所责难的激情,也是为了创造更多审美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师爱为师德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爱为师德之本 ,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 ;师爱以“五爱”为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 ;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19.
乐从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化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追求艺术的韵律与个体身心、社会秩序和宇宙运迈的协同和合。中国传统建筑“阴阳合气”,以个体的身心节律为基础,建构合宜的空间尺度和灵活的空间界面;中国传统建筑“明分使群”,以人伦秩序为布局原则,以数理和谐为形式规律,将严密的礼制仪规演绎为严谨的空间序列;中国传统建筑“立象尽意”,将深奥的哲“意”寓于生动的“象”符,以建筑形式体现空间生成规律。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前的都市言情剧创作,其中主要的仍然是颇具女性话语特征的个性化剧作,女性视角与男权立场的矛盾造成了都市言情剧的叙事技巧趋于裂变和结局更加开放。叙事过程中的流水性选材、中“性”化表现与伦理化导向,既标示了都市言情剧叙事的世俗品性,又表明了其一贯持有的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