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关于体验学习我有以下三点认识。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好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贴近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吴珍 《海南教育》2014,(9):37-38
品德教学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育人为本"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参与社会是课程的核心。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笔者在小学品德课堂上尝试进行"体验式"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相似文献   

4.
曾辉  申祖英 《教师》2008,(13):100-101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关于体验学习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方明莲 《福建教育》2007,(12):54-54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学习做人,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大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使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述观点,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包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其特质是:(1)跨学科性。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各门学科往往局限于本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从事探究活动,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研究性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选择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因此,研究性课程超越了学科的视界,立足于每一个完整人的整体生活。(2)“体验性”。传统的课程类型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使青少年缺乏直接体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决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差以及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情感体验消极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动手做”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符合新课标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要求。本文从化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体验,来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切身经历,来自于对数学理性的认知和感性的积累。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就必须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在丰富、  相似文献   

11.
吴建强 《辽宁教育》2007,(11):55-56
“体验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的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特征,旨在让每一个个体都经历学习过程,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内省、反思,激发对学习材料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章以“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实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晴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这是新教材反复强调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口、动脑、动手,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主体参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它强调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使之在参与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 ,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 ,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谓体验是指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怎样切实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学数学,在亲身经历中真切地体验,获得直接的他人无法替代的感受和经验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实践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实践学习的前提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生活,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易于感知。1.提前熟悉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材料。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利息”一课之前,组织了一次存钱活动。学生在与银行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