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向召 《天中学刊》2010,25(3):58-60
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曹氏父子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提出了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他认为作家专才多,通才少.他论述了文章在国家政治生活在的作用,并对当时的文体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创作是慷慨悲壮的建安诗风的重要组成。虽为父子,三曹的乐府创作仍各具特色,俱臻佳境。曹氏父子的乐府诗在语言风格、描写对象与抒发情感、构思与章法、体裁形式以及对音乐的处理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曹氏父子现存的130首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曹氏父子之所以创作了如此多的乐府诗,与其均雅好音乐等关系密切。曹氏父子对乐府诗所产生的情结虽各有别,但对王权的向往、追求与依恋,乃为其共性。  相似文献   

4.
曹氏父子与乐府民歌洛保生曹氏父子的乐府诗与汉代乐府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这一关系入手进行探讨,以期较为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诗歌嬗变与发展的脉络,从而发现可资借鉴的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一、曹氏父子自觉地学习乐府民歌在曹氏父子的诗歌中,乐府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木斋先生认为,建安时期盛行的清商乐,是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并不是汉代相和歌的延续;清商乐的流行,促进了五言诗体的成熟;建安时期兴盛起来的五言游宴诗和女性题材诗,都是二曹六子等人为新兴清商乐填写的歌词。通过考察建安时期的清商乐及其与五言诗创作的关系知道,建安时期的清商乐是汉代俗乐的直接沿用;当时盛行的清商乐的确对五言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绝不是体现在文体方面;建安时期乐府诗创作还是一种特权,并没有形成普遍创作乐府诗、如同后世文人依曲填词的情况。木斋先生的观点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7.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8.
建安时期,乐府诗大放异彩,呈现新风貌,是由曹操率先垂范,其子曹丕、曹植、其孙曹睿踵事增华,乐府诗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学界对曹氏家族乐府诗的开拓性论述较多,但对于他们如何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似乎注意不够,更缺乏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文本出发指出:曹氏家族从音调、诗题、诗歌内容到具体创作手法,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遂使乐府这种传统诗歌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并为后世作者进行乐府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高光雄 《现代语文》2011,(8):105-106
曹操(155-220)字孟德,谥魏武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不但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曹操"外定武功,内治文学",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吸引了大批文人,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并亲自援笔创作,  相似文献   

10.
邺下文学集团的文学活动是在曹氏父子的领导下进行的。曹氏拥有政治和文学上的绝对权力和优势,成为邺下文学集团的领军人物,主宰着邺下文学集团,影响邺下文人的创作,使邺下文学集团在领导层、作家队伍、创作环境及诗歌内容等方面,呈现出贵族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曹植作为建安文坛的晚辈和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与曹操及"建安七子"有较大的不同,相应地,其创作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作为文学大家,其创作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它呈现为一系列的对立和冲突,这主要包括:中和与慷慨、载道与抒情、端实与空灵、雅整与俗化、壮阔与柔婉等。  相似文献   

12.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建安时,以诗赠答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曹植赠答诗在情感、意境上较传统赠答诗有新开拓与创变,探析其诗歌表现的政治内涵与人生遭际,有助于获得对曹植诗歌特点和独特成就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曹操和曹丕的诗在用韵上十分讲究,为诗歌的风骨增添了内在的律动。整体上说二人诗歌都用上古韵,韵律注重情志、色彩、节奏的协调。曹操诗歌保持传统,以言志为特色,因此以《诗经》以来的韵式为主,偶句押韵有六首,叠韵较多,气深笔长。曹丕的诗歌在艺术上更重创新,进一步适用确认了五言诗的押韵模式,注意整合当时的韵式和体格,形成规范,以清丽为艺术追求和书写方式,二十三首诗都采用隔句押韵方式。他还创造了一种结句转韵的新形式。曹丕诗歌的用韵为诗歌的大小韵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7.
在建安时代,我国诗坛上涌现出许多优秀诗人,以曹操为首的诗人开创了反映社会、质朴刚健的文风,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抒发了自己雄壮的胸怀,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18.
曹组词在北宋晚期广为流传,其许多词作,用浅近的口语、滑稽的口吻进行创作,艺术个性突出,是北宋滑稽词之代表;但亦有不少词作,用语典雅,寄寓遥深,是对词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回归。曹组词实雅俗兼善,仅看到其中之一面而对其予以肯定或否定皆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现出模糊美的特征。作者追求模糊美既是内因的需要又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曹丕与建安文士之间不同的隶属关系,本文拟将建安文士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曹操属吏的王粲、陈琳、阮瑀、繁钦等人;二是担任过五官将文学的刘桢、徐幹和应瑒等人;三是作为曹丕政治智囊团的主要人物的吴质,通过钩稽史籍,论述曹丕同建安文士非同一般的文学友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