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晋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与历史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其中涉及西晋灭吴实现统一与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就地域而言,这两件大事皆与江东地域社会有关。灭吴后如何消除地方反抗势力以稳定江东局势?西晋崩溃过程中,如何打消江东地方社会的割据念头,从而为此后中土士庶南迁避难提供前提条件?这都关乎中国历史的走向。关键时刻,因地缘关系而与江东地域社会颇多联系的广陵华谭参预其事。华谭入洛后受到晋武帝的亲自策问,建议进用江东贤能才俊以缓和地方对抗,巩固统一;西晋末华谭又受命劝诫与警告江东地方分离势力,促使其放弃割据幻想,从而为此后北人南迁、重建东晋奠定了基础。华谭身处历史转折的关头,参预创建历史新格局,值得称说。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南京东郊出土的六朝古墓葬,经专家论定分属东吴和东晋两个时期.墓主为东晋传中、建昌伯,广陵人高崧及其夫人谢氏,距今一千六百余年.通过出土的两方墓志的记载,证明东  相似文献   

3.
院校     
《教育》2011,(14):14
扬州大学:高校大学生村官联盟首驻扬州据光明日报报道,日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举行"村官联盟"成立大会,来自江苏省内13市的广陵学院历届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村官联盟正式以"社会组织"的身份落户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校成立大  相似文献   

4.
再论商洛与殷契始封地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西晋学者皇甫谧首倡商族始祖契始封于"上洛商"以来,历代都有学者沿袭其说,因而给商洛历代各种地方志书及当代新闻媒体主张商洛是中国教育鼻祖的故乡和中国马车及商族、商朝、商业的发源地之说提供了文献依据.但是,研究先秦史必须依靠先秦史料,这些西晋以后的文献显然是不足为据的.老一辈史学大家没有一人采信这个观点.当代古文字学、甲骨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一再表明,商族发源地应在冀南豫北一带,皇甫氏等人的观点"皆因后世地名而误".  相似文献   

5.
<正> 此诗亦题《广陵观兵》,写曹丕到广陵视察军营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描写了军容的强盛,又告诫将士固守阵地,兴农筑室,以达到不战而屈敌兵的目的,援古例今,气势雄壮。广陵,秦时古县名,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一带。西汉武帝元狩三年(120)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广陵。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改为郡。曹丕称帝后,对内修明政治,巩固统治,对外伐吴征蜀,力求一统天下。尽管孙权曾多次遣使“称藩”,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直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 ,淮北数经战乱和军事割据之难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曹魏、西晋屯田的推行和北魏均田制、三长制的实施 ,对于淮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农业经济为例 ,分析了当时淮北经济恢复与发展的状况 ,进而说明社会安定与否与经济盛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洛阳地区魏晋墓中的随葬品,曹魏至西晋早期,其种类、风格多继承东汉末期的特点,如保留了大量的动物俑;西晋中期以后,种类增多,开始出现武士俑,风格上吸收了周边文化的影响;西晋晚期,随葬品制作粗糙,种类减少。而透过随葬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潘岳与陆机是属于同一个文人集团"二十四友",在文学创作上共同代表了西晋太康文学的发展水平,但私人关系却不甚和睦,从地域、家世以及创作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力图还原"二十四友"集团中文人复杂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关于《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古人有西周初年周公作、春秋末孔子门人作和秦汉时期学者作三种观点,现代学者洪诚认为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何九盈认为形成于战国晚期齐鲁一带儒生之手。从先秦的训诂状况奠定了词书的训诂内容和方式、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形成雅言的基础、"正名"和名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形成一部同义类聚词典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读书的要求为一部词典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四个方面,证明《尔雅》形成有其主客观的条件,它最迟当在战国中期产生,其作者为齐鲁一带的孔门传人。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30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寻找中国小说所走过的道路,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宣威、会泽彝族历史上的教育状况简析张大群地处滇东北乌蒙山系南延部分的宣威、会泽一带,是古代彝族聚居生息地域之一。现两地共同生活着汉、彝、回、苗、壮等各族人民200万余人,其中彝族人口约7万人,分布在各个乡镇,宣威市24个乡镇342个行政村、办事处中,...  相似文献   

12.
"索国"是匈奴西北边鄙丁零人的小国。北匈奴西遁,公元90年以后至126年间,扩展为四大部。其中大儿部在金山中段,号为"突厥"。西晋时,南下的一支与金山之阳的蒲类人"阿恶部"融合,即为阿史那部。他们约东晋时南迁到高昌北山,进入"西域文化圈",学会冶铁,社会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菲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31-132
追溯客家的渊源,它原本是生活在北方的“土著”居民,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由于战乱或其他政治、经济等原因,秦汉以后,尤其是西晋以来,客家的先民大量南移。据历史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末(13世纪末)又大批中原  相似文献   

14.
西晋是汉末分裂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洛阳再次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域的文士都期望借助京都洛阳的中心效应,以获得文学上的声誉;一些洛阳文士因为征伐、省亲或游宦,流寓到其他地域,之后又都返回洛阳。流迁文士汇聚洛阳,呈才竞艺,带来不同地域的文化风尚,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了洛阳文化、文学的繁荣,推动着西晋洛阳文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叶 《下一代》2008,(10):48-53
在福建闽西南山区腹地,客家人聚居的一带山庄,遍布着一座座环形的圆楼,它以其古朴、粗犷、庄严、雄浑的风格与精巧玄妙的建筑工艺,吸引着中外建筑专家与游客前来参观、访问,它被赞誉为"遗落的古月"、"建筑的奇葩"、"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独一无二的世界建筑艺术"。这些圆楼的主人,原是中原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早在西晋年间开始,千百年来他们历经劫难,长途迁徙,  相似文献   

16.
王先谦《汉书补注》所云元狩三年立刘胥为广陵王,是对班固《汉书·地理志》"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一语的误解,班固此处所说的"更名广陵"实为更名广陵郡而非广陵国,刘胥立为广陵王的时间是元狩六年。但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更名广陵郡的时间也不正确,汉武帝将江都国更名为广陵郡的时间应是元狩二年而非元狩三年;班固《汉书·刘非传》又记元狩六年更名广陵郡,是把立广陵国的时间错记为更名广陵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王”解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于秦二世元年起义于蕲县之大泽乡,起义军行至陈(今河南淮阳县),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或曰"楚"和"大楚",所以陈胜称为"楚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当时的反秦力量也尊称陈胜为"陈王",如《汉书·张耳传》:"今陈王为天下首倡".又《史记·项羽本纪》说:"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相似文献   

18.
清代王原祁<雨窗漫笔>中有一则画论: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此画论为众多美术史论家们所引用,时其中所谓的广陵恶习,很多人认为指向石涛,至少包括石涛.而通过考证,广陵恶习应另有所指,即指李寅、袁江、王云一派的绘画,从而证明广陵恶习与石涛无关.  相似文献   

19.
自东汉末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分崩离析,延绵近百年。西晋于280年使支离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起来,然而,仅仅十余年光景,291年出现的一场长达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战争——八王之乱,西晋政权又陷入更大的混乱和分裂之中。“八王之乱”与西晋短祚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笔者从皇族政治角度,重新透视西晋初期这段历史,发现一些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张"在西晋文坛上享有盛誉。自南朝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大家并列,视之为西晋文坛的代表。然而,若将张载、张协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比较,则不难看出彼此诗文在思想内容上有极大差异。张氏兄弟之创作在受玄学影响、所表现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等许多方面,均与文坛主流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