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叫陈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他屡次上书楚王,希望能入仕做国君的谋臣,但却遭人忌妒,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只是埋头苦学。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极有见识的女子,但由于陈定除了学问之外,没有更好的谋生手段,因此俩人生活极为窘迫。但夫妻俩相敬如宾,日子过得也极为融洽,两人感情也极为深厚。  相似文献   

2.
略谈包世臣的礼俗观盛茂产包世臣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渊博的学殖,“其学问经济,卓然在人耳目。”①包世臣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虽不得志于有司,而救世之心愈切。”②他在嘉、道时期探究农政、漕运、盐务、货币、水利等国计民生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鲍照和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同是寒门出身,在仕途上不得志,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流俗不合,诗文的立意及造境均有独到之处。后世诗评中简单概括为吴均多仿鲍照之作,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对二人的独创性的研究,淡化了个人的创作特色。文章拟从内容和形式入手,结合二人的身世背景及作品、历代诗文论来重新审视二人的创作,以期揭示其中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是儿童向成年期过度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经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极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了解和把握常见的焦虑、人际适应等心理健康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是一个政治上不得志而又洁身自好的封建人,只是一个钟情于山水田园而且独标风韵的大诗人。他的思想行为上不忘仕进而又偏爱隐逸,他的心境虽有仕与隐的矛盾痛苦,但又以平和闲静为主。他以简净自然的笔墨把大自然的美景摄入诗中,形成了以清幽寂静、高远空间为特征的诗歌歌意境,给人以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6.
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人积累生活经验、发展基本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双重注意。在整个幼儿时期,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的穿衣、吃饭、洗手洗脸等,也包括一些基础的生活技能,比如整理玩具和书籍、能够清洗小件的衣服等,这些都是幼儿时期就应当掌握的技能,必须要纳入教学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级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孔乙己》一时,我鼓励学生尝试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孔乙己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这一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分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最终都对孔乙己的形象有了深刻了解,认为他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穷困不得志、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人,但是他又不失善良和诚信的品质,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封建社会末路知识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品题人物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注重人物美与自然美之间的相互会通、借喻比况。采用这种人与自然互拟的方式来品评人物,除了与魏晋时期人与自然的双重发现有直接原因,更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天人同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0.
不褪的婚戒     
坏蓝眼睛 《良师》2010,(12):35-35
18世纪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约翰·济慈是一个相貌英俊、多愁善感的男人,他一生写过无数饱含深情的美好诗句,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他身无分文,负债累累,寄人篱下,颠沛流离,最后客死他乡,时年只有25岁。一个伟大的诗人凄苦离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喟叹,更多的是疼惜,  相似文献   

11.
马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割据凉州,雄霸一方,具有影响全国局势的作用。在继续扩张中,马超被曹操战败,退走汉中,依附张鲁,致使英雄气短。在无奈之下,马超归依蜀主刘备,郁郁不得志而终。马超的一生,正反映了从东汉未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这样,在当下价值失范、信仰缺席的化语境中作出独特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麻将     
麻将是那些胸有很多抱负却终日郁不得志的人十分沉迷的一种游戏。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多采用通过身体的生理感受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式,女主人公多为倡者身份,居江南一带,游子多为活动在洛阳不得志的士人。从二者彼此的畅通联系看,作品创作时间为汉灵帝时期。此期的京城能够符合游子身份的,唯有出身寒族、凭借大量带有民间文学气息的以“辞赋”入仕的数量众多的鸿都门学士。《古诗十九首》作者推定为鸿都门学士,这可从其流传中为清流世族所否定、诋毁而导致作品与作者分离,以及战乱导致其作品遗失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5.
自卑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在生活中时刻都可能产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在家庭中的地位,走上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等,都可能让人产生不完满、不得志,比别人差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李承晚时期是美韩同盟的奠基阶段,同盟对外遏制共产主义与对内规制盟国行为的功能通过美国对该政权的政策得到了生动体现。通过解读美国对李承晚政权内外行为的政策,可揭示出该政权在美国决策层中形成“价值”与“负担”的双重认知,进一步剖析美国在冷战背景下由国家安全和制度竞争双重目标带来的决策困境——在遏制共产主义与规范盟国行为之间的两难选择,从而以李承晚时期美韩同盟为个案,探讨冷战时期的政权特性与同盟关系之关联。  相似文献   

17.
尤侗是清初著名的杂剧作家之一,所作五部杂剧均受到较高评价。但他的经历颇为特殊:由明入清而易代之感不强,终其一生心系于科举功名然不得。一面是个人的不得志,一面又是来自禁中与民间的广泛赞誉。在貌似矛盾的双重作用下,尤侗心中逐渐凝聚起才子情,并不断有意强化它。试结合其经历和剧本,来探讨尤侗心中的"才子情"在其杂剧创作中的表现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人的事业生涯中,至少有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4-22岁,个人承担学生与求职者双重角色。主要的疑惑是:“我能做什么?”迷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第二个时期,是22-28岁,这时个人进入工作领域,逐渐熟悉单位文化,了解单位内情,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网。经过一段时期后,开始衡量单位所提供的信息,如工作环境与职业梦想是否匹配。主要的疑惑是:“理想和现实不相符,我是不是需要重新选择?”迷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单位提供的机会和职业道路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杨克俭,夏德计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现,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而研究这双重关系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已成为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  相似文献   

20.
意象在文学中就是指作品中人或者事物的形象,李商隐的诗歌用典精妙意象众多,笔者选择贾谊意象这个写的人较少的意象,是因为这个意象贯穿李商隐的一生,不管是文韬武略的贾谊意象,还是壮志未酬的贾谊意象,亦或迷茫不解的贾谊意象,都是李商隐不得志人生的反映,贾谊意象寄予了李商隐深深的期望,还有不得志时的自我安慰,研究贾谊意象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李商隐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