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贾府人物的眼睛分三次描述黛玉肖像,逐层点染,至宝玉眼中,黛玉之美展露无遗。“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眼中之黛玉虽病体怯弱,美丽却自然展现,言谈举止不俗。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说黛玉是诗人,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有她的诗为证;说她是教育家,也不应该有异议,我们可从香菱学诗得到佐证。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一开始就道出了香菱的潜力,使香菱倍受鼓舞,没几日就■河北海兴中学张淑华读完了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香菱第一首诗做出后,宝钗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看完…  相似文献   

3.
黛玉的形象是人与花两个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谐统一,互动互补。人的美貌与花的容颜、人的悲境与花的还泪、人的高洁与花的纯洁共同构成了黛玉的生命。黛玉的形象具有生态美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落花人独立     
我常以为黛玉差点儿就能嫁给宝玉,然而掩卷沉思又似乎不止“一点儿”。黛玉其实是注定要孑然一身的。  相似文献   

5.
黛玉和宝钗对待爱情的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她们在爱情中的成与败。黛玉和宝钗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制度和现实人生造成的,她们同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红楼梦》中林黛玉一处论诗之误和黛玉所写一绝句中一处明显错误,并且分析了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诗”这一新的角度来对黛玉作一新的认识。黛玉的诗人气质和小说的诗化氛围构成了诗意的黛玉;黛玉以诗言志,诗是她的自画像,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到诗中的黛玉;诗人的黛玉把自己融入于诗堪称古今无双,形成了永恒的黛玉。以这三方面为中心来省识一下林黛玉的春风面目。  相似文献   

8.
提起清俊秀逸的林黛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知道并能说出黛玉眉目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而耍识得黛玉的“真眉目”,那兢非得做一番细致的考辨工作不可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四次使用了“半旧”这一修饰词。细读文本与研究者的文章,笔者发现在对“半旧”一词的解读上,我们忽视了黛玉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即所谓的“半旧”是黛玉视角中的“半旧”。加强对黛玉视角中“半旧”的诠释,不仅能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能深刻体会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赵欢同学问:《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而当宝玉向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的回答不一致呢? 林黛玉进了贾府,叩拜、谒见、用餐、众人离去后,只有贾母、迎春三姊妹和黛玉时,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是家常闲话,也是外祖母对外孙女的怜惜、关心。外孙女敬重外祖母,当然应该从实相告:“只刚念了‘四书’。”这一回答既表现了黛玉的谦逊,又表现了黛玉的率真。黛玉是个懂规矩、知礼节的姑娘,三姊妹悉在身旁,便礼貌地问她们读何书。因是黛玉与外祖母在说话,三姊妹不便插嘴,所以贾母代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相似文献   

11.
《葬花吟》中有关“花”的意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葬花吟》中花人融为一体 ,林黛玉明写花 ,暗悲己 ,花成了黛玉的象征意象。花飞花谢的无奈 ,正是黛玉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花容易逝但却洁身自好的品质正是女主人公孤傲高洁灵魂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从诗词的表层意象可以看出林黛玉自卑无助的一面,但是就其诗词的深层内涵来看,分明感受到林黛玉坚强、勇敢和超脱的一面。这是林黛玉在对人类存在的有限性、孤独感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追寻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超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黛玉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4.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合人类本性的发展方向,是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  相似文献   

15.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新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他人物则是她的某种"影像"。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表现在:貌美第一、才高无二和寓意深广三个大的方面。形象寓意是她的"形象美"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知恩,报恩;钟情,尚情,唯情;情愁,乡愁,生命意识;求真,显真,归真,颂真;山水崇拜,天道归合。《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红楼梦》的全部或最高意蕴可以从林黛玉身上得到最高也是最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应当具有顶级层面的角色地位,可是将她与薛宝钗比较后则发现,薛家名列护官符,林家未上护官符;薛宝钗有金锁配“宝玉”以应“金玉姻缘”,而林黛玉没有金饰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而正其时林黛玉辞世而未与宝玉形成婚姻关系。凡此种种,构成了动摇林黛玉角色地位的疑点。文章从角色地位、人物形象、整体构思、婚恋设计、原型撷取等方面考察,从创作学角度剖析以求取答案。  相似文献   

18.
黛玉与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实际是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对于做诗,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她的生活,处处都体现她的“诗形”;她的“诗才”,更是红楼别的女儿们所不及的。而这些都是因为她有一颗真正的“诗心”。所以,诗就是林黛玉的魂。  相似文献   

19.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