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关注与热爱生活、大自然,使其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良好生态价值观的人。语文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大量的生态文学知识,需要教师借助课程教学渗透生态价值观,落实情感价值观目标。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期抛砖引玉。一、发掘课本生态素材,渗透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指以关怀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与处理人和自  相似文献   

3.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有着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人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它以可持续性、多样性为特点,运用系统、整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认识、处理自然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维持“协调”,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与实践,从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主客体属性两个方面都渗透着生态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覃玉朗 《考试周刊》2013,(28):47-4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思考,让他们感受生态的美好和不足,从而得到启发,学会思考,树立生态价值观,而且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休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休斯认为,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坚持一种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价值评价框架。生态依赖原则表明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必须坚持在自然中定位社会,生态影响原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休斯的诠释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及当代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态价值观可以分为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传统生态价值观具有可借鉴的科学成分,但也存在认识误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是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价值对象转向自然,实现人类价值的自然扩展;主张在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与主体性规定到具体的价值关系中,否定人类绝对主体的观念;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主体间性实践,从而实现二者和谐共进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光根 《芜湖师专学报》2003,(2):136-136,F003
本文通过分析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消费观、实践观,为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能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师可从识字阅读、语文练习、课内活动、课外实践、口语交际几个方面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最终使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我国几代领导人对于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过程,从毛泽东的战天斗地的生态价值观,到邓小平的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以及江泽民、胡锦涛的协调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碳"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进行反思的产物,是现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涉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低碳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论纬度。低碳的价值论解读,对于我们扬弃旧的生态价值观、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新的生态价值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自然法则,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社会规律,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实践进行批判反思的积极成果。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重视其"出场路径",在批判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的基础之上,建构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自然"生态主体观,不同于现代性工具理性、经济理性的"人类—自然"生态理性观,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价值本位的"人类—自然"生态和谐价值观,以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兼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价值观是环境法目的理念的基础和出发点。传统的“人类利益中心”环境价值观引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而脱胎于生态伦理学的“生态利益中心”环境价值观作为一种道德主义理想 ,在法律层面上遭遇到困境。“可持续发展观”以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观 ,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目标 ,是生态道德法则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唯一理性选择。由此 ,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应该是 ,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保障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生态价值观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极端的人类主义价值观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和价值评价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又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要真正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扬弃传统生态价值观,建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型的生态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学生物教育中的渗透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培养中学生的价值观,还能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主要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价值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价值学是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它是生态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三种不同的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学科也涉及生态环境的价值问题,它们探讨的是生态环境的具体价值。要全面地把握生态环境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态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在概括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一门揭示生态环境一般价值的学科--生态价值学,从而有助于人们形成对生态价值问题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教师生态价值观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北京市通州区部分教师的NEP量表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教师生态价值观的现状,提出:要在教师培训中支持亲生态价值观的塑造;在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活动中帮助其理解、探索自然规律;支持教师探索自然界在满足人类需求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我们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兴国、立世、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之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课堂很有必要。作为生物教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地球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需要我们运用生态工程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  相似文献   

20.
吕伟 《广西教育》2010,(29):57-57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之一,它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生态文明价值观则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就是指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