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模拟试题: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人对此深表赞同,认为外界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有人对此表否定态度,认为这是外因决定论,不但不正确,反而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也有人持折衷的意见,他们认为外界是重要的,但内因更起着决定的作用。对此你持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孔子有关“天”、“天命”、“命”、“鬼神”的言论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其实,孔子对“天”、“天命”、“命”、“鬼神”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虽说过“生而知之”,但论及少而又少,而对“学而知之”却谈论颇多。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中,有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没有揭示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因此,反映论应当被彻底否定。与此同时,提出了“选择论”、“重构论”等一些从主体方面阐发认识本质的新理论。他们把这种新理论称之为主体性认识论;而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叫做“以客体为轴心”的认识论,即客体性认识论;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我认为,彻底否定反映论的根据并不充分;提出新理论的理由也不太充足!  相似文献   

4.
一、要用与机械反映论相对立的审美价值观解读文本 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一诗的解读,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许多人习惯用机械的反映论来观照文本,认为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作品与作者的心灵轨迹、思想动态、情感态度等是紧紧相扣的,即文本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因而根据海子的身世推导出了许多令人咋舌的“文本解读”,如刊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的《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一文,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咸丰皇帝奕詝对“借师助剿”的态度及其思想动因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拟略作探讨,以求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咸丰对“借师助剿”的态度 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咸丰及其朝廷在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就有“借师助剿”的打算,只是由于主、客观各种条件还不成熟,才没有立即付诸执行。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咸丰对“借师助剿”一直持反对态度。还有人认为咸丰前期是坚决反对的,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快结束时逐渐屈服、投降,并接受了这个提议。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汪信砚先生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以下简称“汪文”)中认为: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反映论已经过时,认识的客观性原则破灭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的信息的重构,应扬弃反映论及其真理观,建立以主体性为出发点的“非经典认识论”.笔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汪先生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误解使他走上了不可知论的歧途,不可知论的立场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误解使他彻底抛弃了反映论及其认识理想,进而演绎出了带有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色彩的“非经典认识论”.本文最后指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不是推翻而是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7.
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有没有阶级斗争?这一问题的讨论涉及如何客观估计当前阶级斗争的形势,如何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如何正确开展阶级斗争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个人不同意“人民内部不存在阶级斗争”这种意见.对于“人民内部存在阶级斗争”这种意见则感到提法过于笼统,容易造成误解和混乱.我认为比较确切的提法应当是:“人民内部存在阶级斗争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育银行及其运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在政策上确认了金融对教育的介入。1994年7月国务院在《纲要》实施意见中又明确提出有关“教育银行”的设想,使“教育银行”有了政策依据。在现实中存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鼓励利用金融手段融通教育资金是正确的、可行的,但基金的运作应尽量利用现有金融机构”,对设置教育银行的必要性持谨慎态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该设立教育银行。由于缺少对教育银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教育银行目前只停留在“设想”阶段。为此,本人认为,应加紧对教育银行可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讨论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时,以刘再复为代表的抽象主体论一直非难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他们的理论认为,坚持反映论文艺观,就会把作家变成“直观地反映现实的工具”,文艺就会“成为无主体的历史文献”,反映论文艺观是我国当代文学各种弊端的“基因”,是应当“终结”的文艺批评模式,云云。传统的反映论文艺观就真的这么与主体论文艺观冰炭不相容吗?就真的已到“终结”的地步吗?笔者经过自己的独立研究,认为应当作出否定的回答。下面着重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论证反映论文艺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认识和实践的问题,是近几年来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之一,其中又可分为若干问题。现在,我们把有关问题的争论意见,简介如下。不妥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不可知论的问题 (1)反映论和“可知论”是否同一个范畴一种意见认为:在世界可知性问题上有两派:一派是可知论,另一派是不可知论。第三种派别是没有的。可知论也就是反映论,它是唯物主义原则,不是唯心主义原则。黑格尔虽然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承认世界是可知的,这不过是说明他和康德的唯心主义的区别,决不因此他就变成可知论者或反映论者,因为,归根到底,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世界最基本的起源,而决不是什么现实世界的反映.可见,可知论是说世界可以为知识所反映,反映论是说知识是对世界的反映,二者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规范中重新修订的一些内容,在网上有不少教师进行了评论,大多数人是持赞同态度的,但也有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例如第四条中提到的“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人认为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提法应删去或进行修改。可我不认同这种看法,虽然现在我们还有中考、高考,但这只是高中、大学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教育方法问题。有人不想管,认为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谈恋爱是正常现象,可任其发展;有人不敢管,怕弄得不好“出乱子”,还有的不但不管,而且持一种同情支持态度。我们认为,性早熟是无法制止也是没有必要制止的,但...  相似文献   

13.
真理是什么?持辨证唯物主义论者虽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基本上有二:(1)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认为真理是人们的认识与客体相一致。如:“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一般认为这两种定义是没有区别的,它规定的是同样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德国诗人拜伦的评价 ,他说拜伦“重独立而爱自由 ,苟奴隶立其前 ,必哀其悲而疾视 ,哀悲所以哀其不幸 ,疾视所以怒其不争……”意思是说 ,拜伦珍视独立 ,热爱自由 ,假使有奴隶站在他面前 ,他总是心中悲伤而又怒目而视。这本是拜伦对奴隶的态度 ,有人便将此说法移植到鲁迅对阿Q的头上。对于“不幸” ,大家没有争议 ,但对阿Q的“不争” ,尽管大多数学者都持赞同态度 ,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譬如 ,阿Q被抓进大牢 ,别人问其进来的原因 ,阿Q爽利地答道 :“因为我想造反 !”这是阿Q的肺腑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提出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已成为热点问题。然而进展却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简单乐观。大多家长忧心忡忡 ,担心“减负”减垮了孩子的学习 ,担心中小学基础打不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升学、深造。教师中也颇有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其中面对“减负”不知所措者有之 ,明减暗不减有之 ,说“减负”可以 ,但对此造成的后果不能负责者有之。凡此种种 ,都说明对“减负”的意义 ,人们还存在相当多的误解。如果只从形式上理解“减负” ,必然产生怀疑以至指责。“减负”从形式上看是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给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文艺论争中,围绕着文艺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曰“文艺即反映”;二曰“文艺非反映”;三曰“文艺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在审美的意义上)。第二种意见无视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否认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对创作的指导意义,其理论上的极端偏颇是不言而喻的。一、三两种意见,应当肯定,它们在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品牌延伸成了广告学的热点话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持反对意见的学认为,忽视消费心理特征的品牌延伸容易使企业跌入“延伸品牌的陷阱”。对此,本在对大量营销实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延伸品牌陷阱”论受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财力及品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孔子对语言基本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言多必失,不利于自身仁德的培养,而且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主张“讷于言”.而西方哲学却恰好相反,古希腊人对语言持肯定的态度,并将语言视为追求真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哲学反映论、艺反映论、审美反映论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内涵不同的三个概念,不能混淆。艺反映论导致认识论艺学,造成许多局限性。审美感应论和审美反映论是为纠正其弊病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审美反映论不能包容审美感应论,二的哲学基础不同,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审美反映论”运用的范围较小,一进入艺术和美学领域,不免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