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正影视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当前,影视文化随着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高中生,正处于容易接受新事物,爱上网、爱看影视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将影视文化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融合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影视文化的独特优势,让语文教学与影视文化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喜欢读名著,反而喜欢影视剧的现象,联系当前影视文化占据强势地位的现状,深入地思考语文教学与影视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出应该以对影视文化的善加利用来推动语文教学发展的对策,倡导语文教师在其中发挥"选"与"导"的重要作用。以初中语文鲁教版为例,分别从主题单元、具体课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德育渗透等几个方面来举例分析,力争摸索出让影视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二教材,以期发挥影视文化应有的作用,倡导语文教学应该"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毋庸多说,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 战.教师不愿上语文课,学生也没有兴趣上语文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学生,学生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而电视是他们扩展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影视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影视文化对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剑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引导.用得好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4.
影视以生动直观、声情并茂的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影视文化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发、利用优秀的影视文化资源,使影视为语文教学所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品德培养及情感熏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视以生动直观、声情并茂的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影视文化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发、利用优秀的影视文化资源,使影视为语文教学所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品德培养及情感熏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影视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彰显影视文化的积极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领域。有效干预下的学生影视文化可以成为十分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乐在其中,受益匪浅。对策一:明确目标,形成序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影视文化内容,探讨了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高中课文《雷雨(节选)》为例,论述了如何把影视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例举了引入途径。影视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课文,爱上课堂,有其引入的必要,可以应用在语文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非文学手法主要指影视、绘画、音乐、表演等,下面作简要介绍。 一、影视艺术手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视文化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面对影视文化的冲击,语文教学不得个考虑到它的渗透。语言艺术表现的感情和塑造的形象的可感性是间接的,影视艺术形象的可感性则是直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手法,能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影视文化的产生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却包容万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宝库,形成了深厚的亟待开发的资源。由于影视文化内容丰富性、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因此成为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程资源;成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重要平台。在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育的改革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要现代化.语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绝不能脱离实际.”我认为,语文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途径有很多条.而沟通语文教育与影视文化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受到语文界普遍关注是在语文新课标提出之后。“不必苛求语文知识的完整和系统”,一时间激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讨论的千层之浪。讨论的焦点是语文知识到底摆在语文教育什么位置,表现为新课标体现的对语文知识的“淡化”倾向与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交锋。对此,我以为应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说,新课标提出的所谓“淡化”语文知识的思想是有其客观历史背景的,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在语文知识方面追求得过多,讲解得过细,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导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影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学习应秉承兼容并包的原则,妙用影视资源,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带给语文教学拨云见日的畅快感,为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出现 ,无疑为学生扩大语文阅读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读本”利用好 ,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只是依靠一本课本 ,没有相关的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面之狭窄是可以想见的。“读本”的出现 ,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是 ,面对“读本” ,要运用好它 ,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1.时间的困惑。阅读“读本” ,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但一般来说 ,学生只能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读本”。“读本”中的文章一般…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15.
曹兵 《考试周刊》2010,(24):66-6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备受国人诟病,1978年吕叔湘先生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问题。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约占教学时间三分之二,但阅读教学效率“少慢差费”也是不争事实。面对今天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大背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语文教学要“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从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影视文化中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崭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业负担的反思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巩固语文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但在很多农村学校“问题最大”:普遍存在的低效率语文作业把语文教学过程“拦腰斩断”.使反馈失去效用.辅导无法跟进。学生这一轮语文知识还没有掌握好.考试和下一轮语文教学又来了.语文学习成了“夹生饭”.导致学生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的却是无效学习,为此.我进行了下面三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19.
高嘉添 《福建教育》2006,(11A):50-50
一段时间来,“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呼声甚高。这表明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越来越迫切的呼唤与期待。然而,对“简简单单教语文”中的“简单”二字的含义,应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认识。一、“简简单单教语文”追求的是“事半功倍”“简简单单教语文”追求的应该是“低消耗、高效率”,即用最简便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佳效果,因此“简简单单教语文”更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浙江的王自文老师执教《古诗两首》时,精心设计了“三问”:你们急吗——你们担忧吗——你们愤怒吗,引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相似文献   

20.
刘臻 《知识文库》2023,(1):52-54
<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而教师需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无限的“价值”。目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双减”思想的作用下,小学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把教师的“教学”与“合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双减”,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