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读政治文明,阐释了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就是正义,政治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自由和秩序即政治正义的具体表现;紧接着,政治正义的实现必须经由“法治”;基于宪法的“母法”天性,宪法的贯彻实施——宪政——就是整个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4.
司法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立足于现行宪政体制,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就我国目前而言,司法改革,除了内在体制、理念的变革外,也包括外在形式的各种符号性变化。“法官职业化”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它与司法外部构造上的“非地方化”和内部管理上的“非行政化”一起构成了目前和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程序是司法之特殊所在,故司法程序改革应当是司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司法改革的理想是实现现代司法理念引领下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权的独立,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法治这一概念有一历史形成过程。在我国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 ,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法的核心价值,法的所有其他价值,如秩序、自由、平等、效益等,实质上都是正义的展开和具体化。将正义视为法的核心价值,有助于促进我国法制建设坚持倡导正义精神,始终把伸张正义、实现正义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有益于促进全社会和民族正义精神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论正义价值在国际秩序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秩序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功能性和目的性的价值体系,具有追求和平、稳定、安全和正义的价值取向。其中,正义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国际秩序的道德法则,也是判断国际秩序性质的根本依据,还是对国际秩序的其他价值所固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必要补充和修正。因此,正义与秩序不可分割,谈论秩序必须引入正义价值。那种认为正义与秩序彼此冲突的观点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有效、合理的宪法监督机制构建宪政的必由之路,而对宪法监督价值主要内容的把握,则是宪政建设之基。从宪法监督价值之间的关系看,宪法监督价值可分为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权制衡、秩序、法治等方面,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正义、人权、自由、平等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聂树斌"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冤假错案"浮出水面",司法公信力也一次次地受到雪上加霜般的冲击,冤案发生的背后是司法基本理念和原则的缺失。"疑罪从无"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黄金原则,本身是一种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无奈的选择,但事实证明却是最好的选择。"疑罪从无"背后的正义与秩序之间应存在着逻辑上的秩序关系,即正义应该优于秩序等其他价值。因此,只有在程序背后依然有程序的基本思路的指导下,从程序正义出发去完善制度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像聂树斌案之类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重大。然而我们法官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法官只有很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秩序稳定、重树司法权威,并顺应时代要求,维护秩序稳定,发挥司法功能,完善司法功能并最终实现司法价值,还司法以本色,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公平正义的价值实现是司法的当然选择,法的运行的必然要求及实效的客观需要。司法中当事人正当诉求的忽视,法律工作者职业伦理的缺失,秩序价值的过分偏重,阻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要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诉求,自觉维护法律职业伦理,保障正义与秩序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How should a liberal democratic society valu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nd does this valuation inform how we ought to reason about the justice of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scholarly and public discourse, it is orthodox to argue that becau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ring about various goods—goods of character such as wellbeing or economic goods such as social mobility – they ought to be structured by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justice.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valued for its own sake should also inform judgements of educatio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3.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SCHOOL CHOICE,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THE CASE FOR MORE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chool choic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admissions to publicly-funded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address issues of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It argues that schools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dmissions are more likely than others to act in their own self interest by 'selecting in' or 'creaming' particular pupils and 'selecting out' others. Given this, it is argued that individual schools should not be responsible for admissions. Instead, admissions should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local authority (or non-partisan body); this body should make decisions about who should be allocated to which school on the basis of the expressed wishes of the parents, and the admissions criteria of the school in question. Admissions criteria should be objective, clear and fair and the admissions system itself should address issues of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It is argued that systems where there are some 'controls' on the choice process should be facilitated to address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considerations which can benefit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项农村地方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应该以功利主义伦理原则为基础,进而得出价值选择的原则应以公正无偏原则和分配普遍原则为标准,最终以农村地方教育政策制订的适宜的方法为归宿,保障农村教育政策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也日益成为人们衡量教育公平的学理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公平追求中形成了重事实、轻价值判断的取向,使客观公平事实的改观并未能完全满足人们主观觉知意义上的公平感受.公平感是公平追求中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量度,又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理应成为教育公平的深度价值追求.当前,要消除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误解,一如既往地改善教育公平发展的硬件环境和条件,由此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维护和提升教育参与者的主观公平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有着自己的特色,包括中国德育的泛意义,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社会本位的价值基点,社会和谐的德育目标,关注德育内容的德育倾向,德育的首要价值是正义,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体系。对中国德育自身特点的认识,既是中国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德育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宇 《教学与研究》2006,3(2):19-25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在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当把公平与公正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强调公平含义的丰富性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统一性,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坚持生产力的首要性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又要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的目标是政府规范会计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它的确定应取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而且受制定者价值判断的左右。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的目标定位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公平与稳定,并体现在具体准则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