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二.作者生平及《水浒传》的主要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为一些本质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人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歌颂了起义的英雄。总结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最终的失败是由于其不彻底性。二、《水浒传》反映了中国封逼  相似文献   

2.
试析《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在描写我国封建社会北宋农民起义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和塑造了一些妇女导致英雄男儿改变人生道路,走上起义的故事,丰富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妇女的悲剧人生。分析此类人物,有助于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这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古代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的腐败情况。广大农民乃至统治阶级中觉悟了的、或被逼得无路可去的下层人物起来造反是很自然的,天经地义的。关于这些论者甚多,笔者不欲赘述。本文想就《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婚姻制度的情况,及这些描述对揭示主题的作用谈些肤浅的意见。粗看《水浒传》中关于婚姻制度和一些男女纠葛的描绘只是为敷衍情节和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其实另有重大意义,这方面的意义不唯一些读者不太注意,甚至连作者在创作的当时也未意识到,有地方还悖离了作者的原旨。此即常说的作品之客观作用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的框架内扼要论述《水浒传》中走狗与帮凶的形象,其中有因“使得好枪棒”而投靠封建官吏的打手蒋门神;有卑鄙无耻、卖友求荣,靠耍弄阴谋诡计来讨好主子的陆谦和富安;有为了钱,什么样的卑劣行径都可为、什么样的罪恶勾当都敢干的董超与薛霸;有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由受迫害者转化为帮凶,贪婪无比、狠似毒蝎、为虎作伥的王婆;有自觉为封建朝廷消灾除患、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马前卒的曾头市的曾长者等土豪富绅。这些次要人物的笔墨虽然经济,但就艺术形象而言.仍然是非常丰满的。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剖析,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高超技巧和创作初衷,可以更完整地解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准确地解读一部长篇小说,首先必须弄清楚它成书的时代背景,否则,一切评论都只能是雾里看花,难以切中肯綮。《水浒传》成书年代问题是一个悬案,通行的意见是元末明初,然终无坚实的证据,只是一种推论而已。本不同意此说,认为:一、嘉靖前没有人知道有《水浒传》其书;二、《水浒传》所描写士兵是正德以后的情状;三、《水浒传》写人们交易广泛使用白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正统(1436-1449)之前,很可能在弘治、正德之后;四、《水浒传》描写的腰刀是明代中期才有的新式兵器,而凌振使用的子母炮,则是正德末才出现的新式火炮。综上所举的外证和内证,可以证实《水浒传》决不可能写于明初,只能是在嘉靖初年。  相似文献   

6.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7.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浅谈段启明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长篇通俗小说《水浒传》,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反抗封建统治的伟大斗争,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英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史诗价值的作品。北宋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建国二十多年来的《水浒传》研究中,一直推崇它“反映了农民起义真实的历史面貌”。近年来的评论文章,仍然把《水浒传》说成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但使人不理解的是,一部“农民革命史诗”,为什么充满了“早招安,心方足”之类的叛卖语言?如果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写的作品,怎么还会有“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李自成起义几乎同时发生.由于它们发生的背景不同,导致其性质不同,影响也相去甚远。作为全新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英国此后便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崛起;而作为传统的农民战争,李自成起义并没能促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依然在封建社会里沉沦。  相似文献   

12.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光武帝刘秀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他的一生事业,始于参加西汉末反王莽的农民起义,立下大功;继而消除割据,统一全国;君临天下后,不骄不怠,将巩固统治的基础建立在与民休息,让人民安居乐业上面,成就中兴大业。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时代的佼佼者,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于战火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作为党的"喉舌",该报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报宗旨,努力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走群众路线,并大幅刊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报道。《人民日报》从消灭地主阶级,打破农村等级观念,到提高农民政治觉悟以及典型宣传等方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运动,积极发挥着党报的舆论作用。作为宣传报道土改运动的媒介和载体,《人民日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充分体现了报纸为土地改革服务的价值特色和社会责任,使党在土改中凝聚了人心,树立了威望,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文试图从现代性视角去审视中国五六十年小说中的农村题材问题,既看到它的历史合理性,也看到它的种种过度意识形态化。中国革命要把历史重新建构为以贫困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基础上,这就要在文化上开创一种新的历史,那就是把中国现代性开始建立的以民族资产阶级为基础的启蒙文化驱除出去,把文化的方向确立在以农民和农村为主体的基础上。赵树理的作品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文学中最初建构的资源,它既没有那么强烈的阶级斗争,也不那么血腥暴力。但革命在那个时期需要赵树理这样的“温和情感”来抚慰农民。这也说明文学与革命构成的现实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既需要文学来建构激进的未来形象,也需要它现实地以民族传统的“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方式来抚慰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这就是“农村题材”所承载的思想的革命性与艺术形式的民族形式之间的悖论所在。  相似文献   

16.
隋代屯田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食货志>对隋代屯田记述含混,联系史传分析,隋文帝时边地军屯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较短;河西民屯不但未增且有缩减.隋代之富在于顺应历史趋势推行均田制,屯田之效微乎其微.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使内外民屯受到限制,炀帝大规模徙边民屯非但无效,且严重干扰了均田制度的正常实施;隋统治者未能开展积极有效的边地军屯导致转输劳弊,并最终诱发反隋起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破传统土地“命根子”说的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梁山起义并不是农民(或市民、游民)起义,而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起义。梁山起义的性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替天行道"思想为指导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护道"。"替天行道"就是替天行"仁"、替天行"义"、替天行"礼",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王道"社会。梁山起义的性质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自周秦以至近代)中,贯穿始终的矛盾斗争并不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大众为实现理想的王道——礼制社会与专制统治者背离"王道"、背弃"礼义"而进行的道义斗争。《水浒传》则是"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用小说(稗史)形式,弘扬孔子《春秋》精神,"替天行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新论     
"唐太宗新论"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一、唐太宗比秦始皇等历代封建皇帝的历史地位高得多;二、唐太宗比历代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更适宜于做皇帝;三、"贞观之治"的出现在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阶层来说主要是唐太宗的功劳。  相似文献   

20.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发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