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在中小学逐步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广东省在2004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再也不是传授普通的计算机知识.过去的教学评价方法令学生只停留在技术学习的层面上,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探索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堂评价是目前中学教学里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课堂评价环节走进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但是由于新课程的发展,新的课堂评价观念未必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就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现状展开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设计方案与其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总结性评价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指导下,构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健康发展,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师的教具,学生也能享用这门技术.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是一种新型而高效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新课标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让师生的教与学具有诊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于甄别和筛选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因其面向未来,能注重个性、关注全体、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而显得尤为有效.本文结合教研实践,提出在具体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实效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保密性、评价时间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以实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正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受人关注的课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全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而完整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体系至少涉及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三个层面。本研究主要是在新课程条件下,探究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情感体验以及学习成果的整体考核,以便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水平.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以主题网站设计教学为例,介绍怎样运用过程性评价,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道德4个一级维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的敏感性、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一日活动融合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发展的知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一日活动融合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共育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道德认知、信息技术道德行为12个二级维度以及42个具体指标.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效度模型拟合良好,信度较高;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维度及权重分配较为合理.研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诊断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改革呼唤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为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健康发展,在课程评价领域需要对发展性课程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具有导向性作用,评价的科学合理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能够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观念、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3个维度.文章通过对1200名师范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自我报告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只是略高于中间值;师范生对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现代教学与学习理论掌握相当有限;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仅局限在使用常用教学软件、文字处理工具和网络信息发布工具;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高年级师范生的自我评价结果高于低年级,而不同学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师范生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形成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发展高层次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引导性、层次性以及采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自我评价、社会地位、专业准备、专业环境、自主发展等五个维度调查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同情况,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认同方面处于模糊不确定状态,农村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的专业认同总体程度要高.信息技术学科在中考中被忽视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度不高的质性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力度、建立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学习共同体、建立城乡信息技术教师对口支援机制等建议,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获得空前发展,已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然给学校教学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本文结合现实教学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意义,最后对将信息技术引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着眼于所有的学习者,重在普及信息技术和文化,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与能力以支持自己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应是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由于学生智能结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地只采用一个标准,而应从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出发,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地评价,以体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就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来说,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手段不当、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无法有效实施,不利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评价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国内外信息技术课学习评价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许多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和信息技术专家的调查,获取井修订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此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建立一种适合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来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与发展,立足职业教育学习评价实际,充分发挥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优势,从改进学习和发展学习的角度对精准学习评价进行深入阐述.以职业教育为灵魂,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以学习数据为核心,围绕学习数据采集、学习数据整合、学习数据分析建模、学习评价可视化构建了学习评价框架,并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精准学习评价的实践探索,指出了职业教育精准学习评价的保障措施.在职业教育已从内涵建设进入提质培优的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精准学习评价方案的设计以期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学习评价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对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客观地评价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