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活动意图 学生初步建立了“溶解”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具备一些相关生活经验,设计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次“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证明”的科学认识过程,从而进行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教育,而不把影响加快溶解的三个因素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  相似文献   

3.
作文个性化,是学生自我认识的独立表达。“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一、关注生活——激活个性的基础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犯难,他们的一些作文或无病呻吟,或众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不甚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需要改革。必须重视读写结合,建构“阅读——感悟——表达”训练体系和“生活——感悟—表达”训练体系。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悟;培养学生敏锐的形象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首先应明确两点。一是教育对象的特点。我们的学生最基本的属性是“人”,心管现在是“小人”,但不久将成“大人”,人,不能没有生活,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如今他们从事学习生活,将来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如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将来他们是社会的主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拥有生活——拥有今天的学习生活和明天的社会生活。二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必须源予生活,服务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联。脱离生活的语文教育只不过是一些语、  相似文献   

7.
刘道记 《湖北教育》2004,(24):61-62
很多教师认为一些学生的作之所以言之无物,脱离生活,或以知识代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的源泉——生活。这种说法未免偏颇。其实学生写的也是生活,只不过受其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因此,写的是没有“思考”的生活,没有深刻认识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生不息的生长点。是优质课堂的源头活水。《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语文课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解码、重组、提升,再解码、再重组、再提升的旅程。语文教师就要在这“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当下不少语文课却出现了一些“红杏出墙”“为人作嫁”的非语文、泛语文等失衡、失控乃至失度现象。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如:“_____,就在我身边”,“那一次,我尝到了——”“我读——”“那一天,我”“有时,我也想——”“传递——”……中考题的命制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应该体现出“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陈向阳 《云南教育》2014,(19):41-42
在大学校园中度过青春时光者,可能都对宿舍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不过,南昌大学的在校生们,最近却比较苦恼——该校从9月1日起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改革,让学生自主维护宿舍楼栋卫生,结果一些宿舍垃圾堆成山,造成生活混乱的同时,也遭到学生的强烈“吐槽”。  相似文献   

12.
“观千曲而后晓声”,在观中积累,内化,感悟,从而达到“后晓”精通。学生的作文亦是如此,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其中名篇的写作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下面试从《荷塘月色》教学中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散文的写作。言之有理,取材——源于生活学生活动空间小,生活阅历少,这就决定了一些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内容空洞,千人一面,没有新鲜感,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任兴民 《甘肃教育》2008,(23):51-51
化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下的化学非常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教科书中也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化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化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0,(4):7-8
2010年秋季,重庆将正式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其中有一门全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包括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生活常用技能,并且是会考科目,任何学生都不得免考。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此评价说,这是“教育进步”。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人教版)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让我感到困惑。1《.第几》《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意义。教这一内容,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前”“后”“左”“右”,可是“前“”后”“左“”右”的学习却编排在一年级的下册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生活面太窄,整天是读书——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或是缺乏真情实感。要想解决这“无米下锅”的问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其过程包含着由“事物——认识”,再由“认识——表现”的“双重转化”。众所周知“事物——认识”阶段,在作文中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强弱、思想素质的高低,正体现其人格品质,所以作文教学应强调学生品格教育。 一、营造氛围,尊重学生,重视品格培养 目前看到的,大到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小到学生的只言片语,好多是一些千篇一律的“赞歌”式的文章,有些还是“虚夸”式的、“奉承”式的,而一些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细致的观察,来自长期的积累。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可用素材的敏锐程度毕竟有限。因此学生的作文中就难免出现编造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和事大多让人一看便知它是胡编乱造的。对此,笔者以为:教者一味批评指责是不妥当的,而应当因势利导,教给学生一些“合理虚构”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何谓“虚构”?——即凭想象造出来。何谓“合理虚构”?——即不违背艺术的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原则,虚  相似文献   

19.
上次当堂作文《我也是生活的主角》批改过程中,我发现经过三个多月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有了明显进步,但仍需进一步强化,或者说,需要进一步将指导细化.因此,我将该节写作指导课的基础目标定位为: 1.说对了吗?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我是角”——“我是主角”——“我是生活的主角”——“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的比较,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完成最基础的对写作方向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中许多单元都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