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常被当作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育精神.本文力图从多样性的"对话"内涵入手,寻找关于"对话"的核心要素和综合观点,并探索"对话"的内涵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书与文章似乎汗牛充栋,大家都会谈到欣赏中何为"听懂",也即有效教学的问题.为此,对欣赏的方法和途径也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意见.比如有些论者特别强调聆听音乐本身,认为就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听的遍数多了自然也就对音乐有了很好地理解;也有一些人比较重视音乐本体的分析,认为只要感受音乐本体要素、理解音乐的结构,就能很好地把握住音乐;还有的非常关注音乐的相关背景,认为这是准确理解音乐的前提;更多的则是把这几个方面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更深入地欣赏音乐.笔者认为,对音乐欣赏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是必须的,全面理解和把握音乐是"听懂"的保证.眼下对何为听懂音乐的讨论,某些观点已经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甚至认为只要去体验和想象就行了,听懂与否不是个问题.这事关音乐欣赏教育的根本,值得深入探讨.这里,笔者主要想结合一个音乐案例,谈谈这个大家都非常关注又众说纷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视野"顾名思义既是以中国人的眼光、中国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政策推行,关于中国视野、中国视角等一系列有关中国话语权的相关文化议题也相继问世.在音乐研究方面,"中国视野"下的西方音乐研究范式虽有争论但却能看出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视角不断被诸学科和领域进行借鉴与推行.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本身,聚焦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用"中国视野"的角度进行切入与梳理,并结合当代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体系,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放置于全球化的相关文化背景中,反思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4.
与法国汉学家沙畹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对应,海上也有一条音乐的"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音乐成为跨越国界、超越语言传播交流文化的媒介。这条路贯穿起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广阔地域上的音乐文化元素,体现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音乐和音乐文化不可或缺,要做好"一带一路"音乐的教育、传播与创新,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融合,让音乐融入"一带一路"主题,不断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音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建国以后我们国家的基础音乐教育需要出现新的观念,需要去开拓新的教育方法模式,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内容,时时刻刻让小学生们在一种轻松而且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认知.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在我国全面推行并且实施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后.音乐课的教学能够促进并且十分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并且能够提升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同样的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美的能力.还可以快速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本篇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解析在小学音乐中,对于音乐教学的目标以及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至今,我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从多种观点相争到多种唱法相容的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其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土唱法"和"洋唱法"的声乐艺术观念及其关系的问题.一代代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家都致力于探索和研究西洋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目的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精华,追求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学派,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音乐教学模式,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无法激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如果从低段音乐教学开始,充分利用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使用游戏、舞蹈、绘画、故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尝到用音乐取得成功的喜悦,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课堂,甚至是终生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1993年太平洋音乐人类学会议之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音乐习得》五篇论文的中心理念是音乐人类学中有关文化与音乐的"变迁"与"覆盖"的问题,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和反思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中音乐鉴赏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音乐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成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智慧"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教育功能,必须制定好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内涵,以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音乐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和笔者自己的认识简要论述了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音乐美学思想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交流,"丝绸之路"的"凿空"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输送新鲜血液,造就多样形态,融合发展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大致经历了秦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三个阶段,西乐东渐促使宫廷雅乐衰微,各民族乐器的共存催生了多元音乐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让更多的音乐形态和形式发挥发展起来,最终极大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模式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不容易为人听懂、音乐是否需要被人听懂、听懂音乐的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听懂"的误区.从感情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听懂探寻听懂音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音乐课上。大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但在课改中,背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一、学科特点决定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音乐课程是以音乐为载体来实施教学工作的,离开了音乐这个载体,以其他教学形式取而代之,实际上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就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变味了"。《课标》在表述课程性  相似文献   

15.
在《老子》一书中曾提及四个与音乐相关的命题即"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可见《老子》提倡一种纯粹的、适度的音乐观,他认为应该给音乐一种完全"真我"的发展空间,抛开儒家的礼乐思想,抛弃矫揉造作的人为之音,音乐应该是自然天成的声响,散发着田野泥土的气息,表达草根阶层心声的天籁之音。八音坐唱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其音乐形式与内容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愈发的体会到《老子》所提倡"纯"音乐的价值,开始返回音乐的源头找寻"原生态",找寻音乐的"真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广西"+"海外名师"的国际音乐交流模式的构建,通过"一带一路+音乐"背景、"海外名师"的计划政策、"一带一路"广西"海外名师"国际音乐交流的价值,立足广西省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广西"海外名师"国际音乐交流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范本丽 《儿童音乐》2016,(11):62-63
先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我们当老师的人,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会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会学.自己会学一辈子,创造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创造到老. 在2011年新出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小学毕业时有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生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将终生受益,就好像有了终生学习音乐的"渔网"和"打渔"的能力.不论是欣赏音乐还是学习唱歌,不论是学习演奏乐器还是学习作曲,都必须识谱.识谱是掌握学习音乐和音乐入门的金钥匙,是学习掌握听、唱、奏、创的"渔"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必须要让学生能够丰富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所具有的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体系、音乐的表现方式等等,一般认为,这需要建立在广泛地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的基础上.然而"吸纳所有的音乐"的美好的理想,单从"量"上理解恐堆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更重要应该是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能力,以实现他们对于多元音乐文化理解上的可持续发展,或者更客观一点说,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应追求"量"与"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谈论卢梭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美学,绕不开发生在法国18世纪50年代的"喜歌剧之争",卢梭的名字是和其联系在一起的.卢梭是反对法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人物,力挺音乐艺术理论革新.在卢梭看来,音乐的美在于自然,在于和自然的和谐或一致,即它要符合自然本性,因此音乐要模仿自然,模仿是音乐的重要形式.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表征,音乐美的极致在于唤起人的情感.而音乐表达情感的关键是旋律,只有旋律才能充分表现人的情感.针对"喜歌剧之争"与卢梭的音乐美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析了学术界对"新音乐运动"的评价存在的争论,认为争议是由对"新音乐运动"的认识混乱造成,并就如何解决争议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使人们正确评价"新音乐运动"、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