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波 《早期教育》2007,(5):25-25
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巧妙地开始与孩子分床睡。孩子长大了,要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因为,我们无法呵护他们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知心小屋     
《小读者》2006,(5)
点将征答台如何才能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河北廊坊市管道局中学郭士琪来信说:我认为追星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追星说明了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追求。就拿我来说,从上初一起,也开始追星了。我喜欢的明星是一个能自己写歌词的创作型歌手,他为人自立自强,我不仅喜欢他的歌,更敬佩他的为人。当然,对我们学生来说,追星也得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如果毫无目的脱离实际的去追星,那是不对的。无论是球星、歌星,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等,比如自立、自强。我们欣赏他们不是为了自己也非要变成歌星或球星不可,而是可以把唱歌或玩球等当作一种业余爱…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走路     
《高中生之友》2011,(3):47-47
父母就像天使,张开翅膀保护孩子是他们的天性。即使到了飞不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拼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但是,所有被父母呵护的孩子都会长大,都需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全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孩子会远远地在父母的注视下,慢慢成长,变得有力量。最终能够回报给父母同样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谢军 《家庭教育》2010,(11):18-19
七八岁的孩子,开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总是喜欢做一些讨人厌的事情来彰显自我价值。“七八岁,讨狗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唯有耐心和宽容,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5.
他们呱呱坠地时是一个可爱的宝宝,父母并没有发现有何异样,可是到他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发现他们不会说话,行为古怪,脾气孤僻,你越叫他越走得远,父母才惊觉孩子出现问题。一些不知情的父母,还误以为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差,只要多花些时间,情况会好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寄托在早教中心,认为每周上几节早教课就可以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却忽略了自身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教养的作用,从而走进了早期教育的误区。德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说:"孩子的教育从出生那一瞬间即已开始。"因此,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教育。要抓住孩子在感知觉、视觉、运动觉、情感以及语言等各  相似文献   

7.
无言     
林夏天 《初中生》2013,(20):34-35
我知道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天真的孩子从小过着快乐的日子,不知道从哪天起,他的父母突然互相不再说话了。他们像那熟悉的陌生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了交流也不再交集。当时的他年纪还小,对这一切并不知情。直到有一天,他稍稍长大了,开始隐约明白父母之间出现了问题。从这时起,孩子的心里慢慢筑  相似文献   

8.
心在寒冬     
几乎是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陪伴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许是孩子幼时的童贞、玩劣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苦辣酸甜;也许是来自本能的舐犊之情让孩子享受了你太多的照顾与保护。慢慢地,你会发现当年的幼苗已逐渐长大,他们可能失去了往日的乖巧和无忧无虑.开始思考,开始反抗,开始在爱的怀抱中挣扎。试问,我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吗?这里,希望能通过孩子笔下和父母一起的生活故事,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20,(3):48-49
理智追星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 在很多父母眼里,追星都是不爱学习的表现,“正经”的学生才不会去玩追星这一套。但事实上,追星的孩子不_定是坏孩子,不追星的孩子也不一定会很乖。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新闻:在安徽无为,一名小学生观看了电影《战狼》之后,非常崇拜吴京,长大后想成为吴京这样的人,于是恳求爸爸将吴京的名字写进户□本里。  相似文献   

10.
李子勋 《家长》2010,(1):11-13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会把崇拜的目光从父母身上移开,并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要挑战父母的权威,就必然有一个力量支撑他,于是,影、视、’歌等领域的一些明星自然就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追星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宕岩 《家长》2010,(1):14-14
一、正确看待孩子追星 崇拜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要求青少年放弃偶像崇拜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举动往往是将喜欢的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听明星的CD碟片,偶尔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应横加干涉。  相似文献   

12.
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像父母与孩子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代沟”。并且师生间的代沟比父子间的代沟更容易产生,却更难弥补。因为父子永远是父子,相互间的了解远比师生要深,父母慢慢变老了,子女也渐渐长大了,子女长大后,会逐渐理解自己的父母,慢慢填平相互间的代沟。但师生不会永远  相似文献   

13.
人常说“血浓于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从襁褓小儿到培养成棒小伙和俊姑娘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内心深处怎么能不格外喜欢他们。的确,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这是连动物都有的本能,更何况人乎?儿女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得年轻的夫妇从当父母之日起就本能地疼爱自己的儿女,精心护卫、哺育,把满腔的爱倾注到儿女身上。儿女们到了青春期,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发,同性伴  相似文献   

14.
思之 《家长》2014,(Z1):53-54
正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慢慢增强。家长应该理解并照顾到孩子自尊的需求。"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东东最近很不开心,连小伙伴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出去。在妈妈的耐心询问下,东东才轻声说:  相似文献   

15.
引航人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往往不及学校里的老师更有威慑力,但是在人生的关键处,往往是父母为他们拨云见日,使他们看清自己,坚定信心,驶向胜利彼岸。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从读小学起,我就一直努力地学习,但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有人曾经对一些家长做过一个调查,看他们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孩子念故事书听。他发现,在孩子3岁之前,有20%左右的父母每个星期只给孩子念一次书,另外25%的父母呢,每周给孩子念两三次书,只有不到50%的父母在孩子两岁以后才每天给孩子念一次故事书。人们通常以为,孩子看书识字是上学以后要学的东西,可以等孩子长大后再教。所以,很多年轻父母不太重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念书听。平常在家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玩具,很少接触图书。这些家长大概没有意识到,虽然孩子可能要等到上学以后才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很多基本功却是在他出生后就开始打基础了。比如看书吧,对我们成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认识字就会看书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看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18.
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地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雨滴坠落下来,他们汇入山脚的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代表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老人说“80后”是“生活在糖水中的幸运一代”,学校的师长说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父母们则感叹“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有的媒体却在追问他们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不管存在多少期待、误解或指责,出生在1980年后的青春少年,已经以充满激情的姿态逐渐走入社会,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从孩子一两岁起,父母与孩子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孩子们也可以从吃什么到穿什么等各个方面与父母协商。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功课、在哪儿做功课、可以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这类问题上和家长协商。等他们十几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