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朗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味文字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朗读教学中,可以按照感知朗读、情境朗读、个性朗读的方式,体验文章传递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朗读有助于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升华。在琅琅的读书声感染下学生也能深入文章的意境,充分去感知课文造句的生动以及谋篇布局的精巧。此外,多读、熟读、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本文就朗读教学展开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4.
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文章阐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正视朗读的重要作用、注重给学生传授朗读技巧、巧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朗读兴趣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轻朗读的问题,论述了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朗读教学,它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有益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应重视朗读数学。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语文天地》2009,(12):31-32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在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语文中的朗读教学能够对学生予以“鼓励.培养和指导”.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文章的意境.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音乐、人际等其他智能。既然朗读教学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成才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呢?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揣摩文章蕴含的情趣和宗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加强朗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情绪,领略到文章内在美。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旬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理就在此。  相似文献   

12.
倪付美 《考试周刊》2013,(77):37-37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所以作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13.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尝试用趣读来激活文言文课堂。因为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而趣读,从非智力因素人手,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朗读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朗读教学形式多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尤其喜欢在这一环节上营造亮点。  相似文献   

15.
阚昌菊 《教育与职业》2006,(20):147-148
本文从课文朗读、文体写作、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践,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领悟美以及如何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诗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大纲后面还附有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可见朗读在儿童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成为儿童诗教学首选的形式.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使学生逐渐对古诗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达到全面感知.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朗读是难以掌握的.老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诗歌朗读不应只停留在"听取‘娃'声一片"上,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语言的感知、交际功能的锻炼、文章的理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对扭转"哑巴英语"具有基础的、直接的作用,也有助于解决很多农村教师遇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羞于启齿、懒得开口、结结巴巴等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希望能为广大英语教师的朗读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七个加强”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因为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  相似文献   

19.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再现情境文章表述的是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这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真心实意有感情地去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  相似文献   

20.
张明军 《小学生》2013,(7):43-4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理解课文、增强语感、陶冶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文章,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浪漫情怀,字字有深意,句句能传情。朗读是沟通的桥梁,是搭建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朗读使情感产生共鸣,感悟深刻,体验真实的生活。朗读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帮助学生去认识朗读、理解朗读、并运用朗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