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发展;由经济发展、体制转型、教育发展等带来的社会流动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配套制度、政策的改革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朝着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的合理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当代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和变动中起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本文就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动的原因作一概括,并探讨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动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社会中下阶层向上的良性流动,以扩大整个社会的中间阶层。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社会地位和功能、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仍存在立法滞后、管理僵化、"普教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立法、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6.
优质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尤其是上行社会流动,优化社会分层。然而,我国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病制约着教育对社会流动正向作用的发挥。比如,教育内容城市化倾向造成知识与权力的"共谋";文体特长的"僭位"导致社会阶层内部的再生产;"择校"现象容易扩大社会阶层差距。为了实现教育对社会流动的正向作用,需要改进教材编写,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规范重点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当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正处在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推进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确保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一、主动适应观念衡量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和专业种类这三方面的内部结构与社会对卫生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和专业种类的比例结构是否相匹配。根据目前的卫生事业现状,我国既需要一批合格的研究型医学人才,更需要大批合格的本专科层次的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社会阶层间可以实现垂直流动。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实现阶层间的向上流动,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寒门弟子的现实诉求。然而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尤其是社会低阶层民众中再次兴起,本文通过对此观点的剖析,解读教育在社会分层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而探讨当今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而要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就需要保证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这就要求建立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我国当前社会流动机制已具有现代流动机制的雏形,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深化体制改革,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建立严格的教育筛选制度三方面入手,对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机制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高校发展成人教育的观念与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社会逐步迈向学习化的历史时期,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在成人教育领域更加有所作为,已经成为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这首先必须解决观念与宗旨的问题: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成人教育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二是要更新成人教育的观念,确立全新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宗旨:树立多内涵、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观,建立新型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树立全新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观。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创业教育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推进创业教育应倡导创业理念,营造认同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实训—实践—实战"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承栽了社会大众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和厚望,也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素养教育存在着素养教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法不科学、考评方式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过硬等问题。应通过树立素养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材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法、健全素养考评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高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管理的缺位、体育的"小三门"地位、体育教师被歧视、体育教师的自暴自弃和"达标与考试"导向错位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学校和地方政府要给力于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程地位,改善体育教师形象;转变体育教师观念,改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等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当前大学课程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其内容包括:以更为明确的“课程目的”指导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从“教师”立场转向“学生”立场;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课程建设的积极力量;将社会需要作为课程建设的直接依据;以更加开放的课程视野推进课程建设;以新的概念来定义和建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艺术院校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呈弱化趋势.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成为影响艺术院校高等教育起点、过程、结果公平的主要因素,而且“艺考热”使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艺术生完成上升性社会流动的通道更加逼仄.应当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去城市化和去本地化的基础上,坚持整体发展和适度补偿的原则,加大艺术生中弱势群体的受惠比例和额度,从而促进他们实现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与课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程标准下有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论文通过分析,认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认为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自觉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开展方面,拓展班级管理的内容,建立新的班级管理机制;强调师生的平等参与和对话;注重文化在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方式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关心班级文化的建设,这对班级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个高校与中学合作的"H"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即以"双导师"为抓手构建合作化的培养模式,以"课程群"为目标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以"大课堂"为理念重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七个一"为基础搭建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高师院校如何应对这场变革,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中学教师,是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本文以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模块为视角,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思政专业经济学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基地,技术师范类院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存在大量问题,如盲目追求“专升本”、缺乏“大”语文特色、形式化的实习等。各院校必须确立科学的课程观,加强学科建设,倡导“体验式学习”,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才能真正促进教育体系的良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