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路遥是一位善于书写苦难的作家,苦难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贯穿了路遥的大部分作品。但路遥并没有被苦难异化而沉沦于苦难之中,他一直寻求着对于苦难的超越之路,在路遥对苦难的书写中,从承受苦难、淡化苦难到反抗苦难、超越苦难,他为他小说中的人物选择了一条反抗苦难异化的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一书的后记中写道:追求快乐,是无可非议的,更是无罪的。问题是:这种忘却苦难的快乐,在苦难突然降临之际,究竟有多大的对抗力量?……由于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了我们在面对苦难时的风度,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莫言小说苦难叙事独具特色,通过声音与色彩的运用展现出苦难的无奈与沉重;通过多元叙事与时空重构阐释出苦难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幽默与讽刺显反射出苦难的荒诞与隐痛;通过日常生活伦理的解读实现苦难的顺应与救赎。莫言小说实现了对于传统小说苦难叙事的超越与突破,让所有卑微的生命面对苦难的压迫时能够平静面对、无所畏惧,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丰乳肥臀》从面世以来就备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一部描写家族苦难的史诗性著作。文章选取了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苦难,并以此为出发点,从物质苦难和精神苦难两个方面分析《丰乳肥臀》的苦难主题意蕴,进而探析莫言苦难主题创作的成因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作家的民间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余华从先锋时的暴力苦难到后来的现实苦难,从对苦难的对抗态度到对苦难的消解,从残酷到温情。这其中的变化值得思考,本文从探索余华作品苦难意识的来源开始,逐步分析作品中苦难意识的变化及原因,从而揭示苦难的实质和产物。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的创作着力于表现苦难,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文学和革命文学在题材上具有类同,但在对待苦难的态度上,他主张拥抱苦难,在苦难中坚持爱与宽恕,走救赎的道路,引入神圣资源对苦难者进行终极关怀,让苦难者在苦难中找到一条自我之路,使人生意义丰盈。这一精神探索路径与启蒙、革命文学产生很大距离,而与基督教思想关系密切,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色彩,在今天看来,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活着》和许春樵《男人立正》两篇都描写了小人物苦难的底层生活,本文通过比较来探讨同样苦难的生存状态下,不同的作品主人公对待苦难的两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升苦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生存的苦难、心灵的苦难、人性的苦难三个维度论述了王十月长篇小说《无碑》的“苦难书写”,认为《无碑》保持了他一贯的“苦难书写”风格,是对底层打工群体生活境遇最真实的观照。从爱和人道主义情怀两方面分析了《无碑》文本和情感的双重超越,指出超越是王十月《无碑》创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苦难意识是余华小说的独特之处和着重之点。余华前期作品中的苦难意识受个人生活环境、文学阅历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呈现为一种暴力冷酷的姿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发生了变化,它开始更多关注人对苦难的忍耐力和自我拯救的努力,表现出了一种悲悯的文化情怀。余华表现苦难的方式的变化也显示了其文学思想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2.
苦难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本文试从巴金小说中的苦难意识的来源、苦难意识的内涵以及对苦难进行反思后的出路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命题。归结出巴全不仅是苦难生活的体验者、表现者,更是苦难现实的批判者,旨在让读者在经历苦难之后去埋藏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的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平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作家无论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情怀,还是悲悯、忧愤情怀,都在小说里叙述了平民的苦难人生,刻画了苦难平民形象.借此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20世纪中国平民的历史经历成就了文学的绚丽,当今的小说创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中国的苦难平民小说创作实践对此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相似文献   

15.
“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反复渲染的主题。前期创作中苦难主题可概括为:内容宿命,本质伤感,显示出的苦难场景基本上是充满暴力和死亡的恶的世界。90年代,转型后的余华小说表现的苦难主题具有了新的形态和意义,苦难中人不再茫然失措。而是在淡薄和坚韧的生存中自我拯救,体现了作昔在终极意义上对人类的关怀,其主题衬托照射出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生俱来就与“苦难”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当代社会文学审美感知方式渐自转型的背景下,文学又以何种方式对苦难这一主题进行适当的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余华小说苦难主题的分析,来探究当代文学更好构建“苦难”现实审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莫言和余华都擅长苦难叙事,但他们对苦难的态度却不同。莫言高扬人类对抗苦难的力量,而余华则展现人类面对苦难的无奈。莫言面对苦难的态度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苦难教育是通过让受教育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得到挫折感,来促进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方式。当前,我国苦难教育存在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苦难教育不断缺失以及苦难教育在社会中得不到正确引导等问题。对此,当前应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纠正家庭教育观念以及丰富社会苦难教育活动来加强苦难教育,使苦难教育回归。  相似文献   

19.
《青铜葵花》是当代知名小说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苦难为大背景采用叙事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展示了人性的坚韧、生命的刚强、苦难中的大美以及人性中的大善大爱,为苦难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灵的明灯,这种写法充分展示了作品中苦难与美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胡春莲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58-59,66
牛汉一生经历的苦难太多,他不同时期经受的苦难不同,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不同,因此他的诗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