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地区的人口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只有对西部地区人口的数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而讨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表现为:人口身体素质较低,劳动力人口过剩;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要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建设,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数量。提高西部人口的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西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发展科技,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4.
王静 《中国培训》2003,(3):14-15
一、西部人力资源现状1999年底,西部地区总人口为3.58亿,占全国人口的28.5%。1990年至1999年,西部地区人口总量净增3000多万,年均增长率超过11‰。低素质人口的重复生产,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改善西部人民的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经济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的总体特点是:总体素质较低,低层次劳动力大量存在,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的劳动力数量相对不足。二、西部劳动力流动带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全国、东、西部人口文盲率、六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年限、三产业中人口人均受教育情况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人口质量、增加经费投入以及加强各层次教育力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口健康投资对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我国西部人口健康现状的成因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顺利地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揭示了西部各民族的人口受教育的基本状况,他们和全国的差距,并对各民族在受教育上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族教育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教育.西部地区贩人口能否全面发展是制约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文章对西部人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西部人口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还提出了冲破制约西部"瓶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流动义务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作为人口流出地的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为此,在对云南省贡山县、贵州省安顺市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特征,进而探索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的问题,从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合理配置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浪潮正向西部延伸。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有效经营县城,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县城资源优势作用,努力挖掘县城对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使县城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集聚地,走一条"县城据点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是城市人口发展的四个基本问题。以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展望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深圳市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问题是农业为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周口地区农村人口状况 ,反映出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的特点是 :人口数量过度膨胀 ;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结构也不合理。这种人口状况给农业为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面向 2 1世纪 ,要使农村人口适应农业为主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就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逐步改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50年代的人口政策 ,在新中国的 50多年人口政策的历程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人口理论争论和人口政策的设计对后来中国人口影响深远。因此 ,回顾这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实际后果 ,并以当时特定的历史为背景探讨它的实践意义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一直被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所重视.文章在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综述基础上,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以及适度人口理念下制约人口发展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省为例对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人口素质水平较低、人口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使得陕西省经济适度人口规模低于陕西省实际人口规模.表明人口因素及经济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影响着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的大小,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经济适度人口,促进经济与人口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日两国地处东亚,两国的人口发展不仅在人口转变以及由其所决定的人口增长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而且在人口和国土的相对关系上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考察中日两国深受人口与国土基本关系及发展水平影响的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等人口现象可以发现,两国人口分布、迁移变动及城市化的发展,虽然不像人口转变、人口增长及人口高龄化那样形成比较明显的“东亚模式”,而是存在较大的本质性差异,但在发展过程及表现形态等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共同特征。总结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相关经验,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的存量人口和增量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途径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存量人口的转移办法基本上是补救性措施.新的增量人口应通过新的路径把他们合理地转移出去,而不能够积累成存量人口问题。农村增量人口转移有两种途径.一是农民子女-学生(大学)-城市(镇)人口;二是农民子女-学生(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城镇(市)人口和部分新农村人口。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农民子女接受教育是关键.它能使农村人口稳定地向高层次转移。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转移才能使重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口城市化研究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人口城市化内涵的研究已经从重视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向关注人口城市化质量转变,因此城乡划分标准、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及对统计数据的修正和解释方法等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反映出人1:7城市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因此区域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是人口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从人口安全角度来审视我国人口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紧张,人口安全问题多种多样。我国人口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严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自然、社会、人口自身乃至国际方面的原因。要采取多种措施,维护我国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结合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将市、镇、乡不同性别的人口按不同的年龄段分别讨论,建立了Leslie矩阵迭代的人口预测模型,对我国短、中、长期人口进行预测且分别预测出市、镇、乡的各个年龄段男女的人口数.并对中国人口出现的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例、市镇乡人口比例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自发地形成了聚居现象。流动人口聚居区不论是从物质形态还是聚居区内的社会秩序来看,都与其所在城市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构成一定的冲击。治理流动人口聚居区关键要转变治理模式,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处。协调全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变目前流动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状况,是解决流动聚居区各种问题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