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辛弃疾词中的"梦回"一词,被普遍认为是梦醒的意思,笔者认为是它非但不是"梦醒",反而是"回到了梦中"的意思;而"八百里"一词教科书普遍注释为"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这也不妥而应该理解为"夸张军营地域的宽广".  相似文献   

2.
郁孤台之魂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你还在眺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市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相似文献   

3.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让学生齐读课题,观察、比较词的题目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②"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相似文献   

5.
<正>《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  相似文献   

6.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豪迈的《破阵子》,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写毕寄给他的朋友陈亮(陈同甫)。词中那位"醉里挑灯看剑"的剑客,  相似文献   

8.
简述“入闽词”是了解辛弃疾仕闽期间心态的重要凭证,总结辛弃疾“入闽词”作品历史编年,通过分析词的题材、意象、典故等即可发现他的内心矛盾激荡,进退维谷。而结合正史、地方志等所记载的辛弃疾在福建为官时的事迹分析,词中的犹疑、退隐等情绪和治理地方的积极作风又产生了鲜明矛盾,实质上是现实与理想冲突所造成的失落情绪的外化,也是其报国责任压制消沉心态的表现。通过整理分析文本,以更直观的方式梳理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探索“入闽词”与辛弃疾复杂心态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
陈健 《现代语文》2007,(5):63-65
1.引言"一律""一概"和"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个副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这三个副词的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一些其他的虚词著作也基本因循了《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我们就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主要依据简要地介绍一下它们作为范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和同为豪放派的苏轼相比肩,世称"苏辛"。辛弃疾存词600多首,不同题材、各种风格均有涉及。认识辛词,人们多从他的爱国诗词开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在五年级上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心情。一个坐我身边、表现很活跃、估计也很聪明的学生说出了"词人当时很难受"的答案……师:文中有一个词能反映此时作者的心情?你能找到吗?生:"喜"字。师:那么辛弃疾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余家友 《考试周刊》2013,(78):25-25
<正>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是写乡村词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人。他摆脱了当时乡间词以都市化为背景,满足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市民消遣需求的这一潮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乡村词的顶峰。究其原因:第一,在1182年辛弃疾43岁那年之后的整整20年中,他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他热爱乡间自然风景,熟悉乡村生活情态,体悟农民喜怒哀乐,甚至自号"稼轩居士"。第二,辛弃疾终身心怀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3.
被选入初中课本的《西江月》,原有一个题目叫《夜行黄沙道中》,这是辛弃疾退居上饶带湖时的作品,也是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名篇之一。我在给学生讲解这首词的时候,感到教科书和教参对词句意义的解释不尽恰当,有些地方甚至非常勉强,并特别仔细地阅读了朱光潜先生对本词的...  相似文献   

14.
读一首壮词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辛弃疾豪放风格的“壮词”。1188年 ,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 ,两人志同道合 ,畅谈、商讨抗金北伐之计。尔后又相互赠和 ,抒写豪情壮志 ,此词便写于此间。首句“醉里挑灯看剑” ,写词人酒醉之中 ,拨亮灯光 ,仔细端详宝剑。词人受权贵排斥 ,闲居在家已久 ,胸中积忧 ,只能借酒求醉。而这一醉 ,更触发了他无限的感慨 ,他是多么迫切地希望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  相似文献   

15.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品读辛弃疾的这首词,主要情思仍在抒发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全词仅有十句,但已颇见"抑扬"手法的功效。前九句都是写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立功名的惊人壮业,这即是扬;仅末尾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弃疾具有雄才大略却始终不得重用,其词多描写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但辛弃疾诸体兼善,婉约词同样写得幽怨缠绵,百炼钢成绕指柔。近代学者夏承焘曾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即辛词既有着豪壮雄爽的英雄肝胆,又具情深意密的儿女心肠,浓烈如火,艳丽如花,本文将这种风格推及辛弃疾婉约词,具体论述其刚柔相济的内涵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长期以来被读者所赞誉,词是这样写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相似文献   

20.
《破阵子》是辛弃疾的一首壮词 ,颇能代表本人悲壮的词风及报国不能的情怀。这首词生动地展示了辛弃疾本人充满理想而又屡遭阻厄的一生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