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传统教育和教育手段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外开放国内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2.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教育技术领域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大型工具书,该书2007年出版的第三版凝聚了全球教育技术专家的集体智慧,成为领域发展、学科建设的导航仪.本文从教育技术专业的立场对该书进行了评价,并与2005年出版的<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和2006年出版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进行了比较.论文对领域与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清晰地阐述;在三大<手册>的比较中揭示了当代学习科学给教育技术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三个版本的比较中揭示了教育技术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呼吁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与国际同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对话交流中把握领域与学科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是中国教育技术学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高水平期刊达到了七种以上,相关研究机构、学者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外同行比较而言,我国教育技术期刊应提高国际化水平、学术机构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科研究应重视两岸交流、学科资源应平衡发展、学术研究应注重知识积淀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中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9~2018年发表在CSSCI、SSCI期刊被引频次超过200次的190篇高被引论文为例,从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合作研究等五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法各异,尚不存在明确的定论;在研究主题方面,国内重点关注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国外则以技术应用为主;在研究范式方面,国内重思辨轻实证,国外则重实证轻思辨;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多采用思辨研究方法,国外则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在合作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开展多人合作研究的力度远不及国外。此外,文章还对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得出了相应的启示,可为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伊始,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空前活跃。在此新形势下,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于7月初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对呈加速发展势头的中外合作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已日益成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经验的重要渠道。会议同时也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核心任务,提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合作…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09年8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与会学者重点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30年的成就,总结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国外学者从新的视角审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开设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规范化和多样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为推动文化的多元传播与和谐发展,促进语言学、传播学、认知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学者间的积极沟通与对话,加强国际国内学术长期交流与合作,构建国内外多种科研有效合作平台,经与全国相关专家广泛沟通并深入磋商,定于2014年4月18-20日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认知传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传播认知研究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会并做主题发言。一、会议主题:认知科学视野下的新闻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57-57
<正>在北京大学教育学科恢复30周年、教育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将会组织一系列的国际会议。"教育学博士生国际论坛"诚挚地邀请国内外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同行就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促进不同国家博士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10.
科技论文写作与国际会议口头报告是学术交流的最重要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学术国际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论文走出国门,发表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学生走出国门,参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然而,相比于期刊论文课程建设,国内高校往往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国际会议交流的课程发展。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全英文课程为例,探讨关于这一课程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比国内外概化理论研究的异同,为国内概化理论研究发展提供参考。基于CNKI、Web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选取2001—2020年中文373篇、外文734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发文数量、主题内容和合作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外概化理论研究呈现积极增长态势;美国与加拿大对概化理论研究关注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与世界各国合作紧密;国内的概化理论研究深度略低于国外,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分散,应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教育人员国际流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 ,其中人员的国际流动成为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各国积极采取措施 ,吸纳外国留学生 ,推进访问学者互访 ,鼓励本国学生到海外学习 ,并创建网络大学等新的交流模式。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高校内部改革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其核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迅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档次。在短短10多年中,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实质性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消除影响外资投入的政策性障碍,积极推行“教育股份合作制”的新机制;四是“引进来”、“走出去”,拓展国际国内教育市场;五是应当允许世界知名大学来华独立举办分校,把世界知名大学“搬”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14.
"哲学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等议题,对在当前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所遇到的诸多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推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科基金于2010年设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该项目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以增进国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这一项目实施三年来,为中国学术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分析中国学术外译目前存在的问题人手,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并希望借此将这一项目打造成为一个中华学术外译的系统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推动下,我国日益深入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国际教育合作因其特殊性无疑将影响国家安全,但国内对于国际教育合作中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教育合作是否会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国际教育合作威胁了国家的哪些安全以及通过什么手段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等问题展开,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更多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理论深度,对于国际教育合作如何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仍有待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多维度、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同行专家评估的作用。基于8位国外教育专家、10位华人教育专家和11位内地教育专家的评估报告,从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程度、当前表现、制约因素、提升路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中外学者在中国增强原创性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贡献,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快科研激励与评价制度及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共识与认知差异,拓展了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深度分析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我国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群体中留学人员的学位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留学出国与归国人员发展趋势的分析,考察留学人员对我国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学工作,以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本对如何吸引滞留国外的留学人员回国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al opening up, cooperation, and connec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t also serves as a unique strategic resource, helping to develop and consolidate mutual political trust, diplomatic exchang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ultural exchange and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by enhanc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We have seen positive contributions made to our progress towards peace among peoples, and noted the irreplaceable role play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lobal 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process in education from language students to students at all levels and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The change in the typ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and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reflects the Chinese spirit and the broadening the appeal of China’s programs. It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Chinese Dream,” contributing to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The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exporting countries and destination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has been reduced.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在引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他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关注教学与学习研究、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注重国际间合作研究。相比而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涉及从小学到高校的各个层次,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国际合作的意识。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采用多元混合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开展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努力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