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李佩 《林区教学》2010,(4):47-48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的语言现象。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手段实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是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不少语言学家倾向于将隐喻化视为一词多义发生和发展的理据。本文通过对“hand”一词多义个案分析,探讨并验证了一词多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词汇教学的几个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4.
曲玉雪 《考试周刊》2014,(68):92-93
一词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之外,极少有单义词,大多数词都是多义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对名词"heart"进行多义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这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本文专门进行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也就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借代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词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的现象。而原型范畴理论为一词多义提供了充分地理据性。这就为我们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文章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并解释了一词多义现象,以期对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历来的研究者在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时过于关注语言本体和语言的使用者因素,因此多数研究集中在词汇层面,而从语言接受者的角度在语篇层面开展对一词多义研究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尝试从受众的角度将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置于语篇的框架下,运用最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听者在不同语篇的使用中如何识解一词多义中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多义词汇各个语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究了一词多义的理论框架,并且对此进行系统地讨论和分析,旨在探讨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相关意义的语言现象.引申义的产生是在认知隐喻参与下的语义变化结果,是人类通过认知隐喻的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引申.因此认知隐喻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晰地揭示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颜色词具有多义现象,这表现在颜色词不仅仅用来描写事物的颜色,还可以描写人的品格、心绪、健康状况,甚至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被使用.颜色词的多义现象给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转喻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语言中的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们在使用词汇非物理义项时意识不到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观在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体验哲学的心智体验性及认知无意识性表明: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日常体验形成意象图示,帮助建立词汇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感官动词的语义和用法反映了人类的感觉运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体验,对其多义性深入分析后发现体验哲学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能有效地阐释感官动词的语义扩展。  相似文献   

14.
Hino  Yasushi  Lupker  Stephen J.  Sears  Chris R.  Ogawa  Taeko 《Reading and writing》1998,10(3-5):395-424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polysemy were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word frequency for Japanese katakana words, words which have consistent character-to-sound correspondences. In the lexical decision task, an additive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polysemy and frequency (i.e., polysemy effects were identical for high and low frequency katakana words). In the naming task, although no word frequency effect was observ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lysemy effect which, as in the lexical decision task, was identical for high and low frequency word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conclusions about the loci of polysemy and frequency effects in lexical decision and naming task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6.
语义双关是依据词的多义性生成的,词的不同义项相继出现,促成了语义双关双重语境的形成和"言外之意"的显现。而双重语境下,对语义双关"言外之意"的把握,需要追本溯源回归到双关语中词的义项上来,立足于词固有的多义和词的同音同形异义特征,通过对"词义复现"现象的解析,可以实现对语义双关的最佳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各义项之间以原型为基础,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原则、有逻辑地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多义网络模式。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理论,分析"把"的多义性演变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能使人们了解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从原型意义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是词汇产生一词多义及新义的源泉。将隐喻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探讨价值。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隐喻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同时从隐喻与文化,隐喻与多义词,隐喻与语境的关系出发,探讨隐喻发生机制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强调借助隐喻联想培养学生词汇学习中的文化隐喻意识,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记忆负担,使词汇教学生动活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语义并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但是每一个词汇都有其最原始的核心含义,无论词汇的意义发生何种变化,都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固有含义。在日语中,词汇的多义性现象都是围绕着该词汇的原始词根的混沌含义而产生的,以日语动词「かえる」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日语动词的语义多义性,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