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八大类,并针对这八大类型构建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两大核心、四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以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促进池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日益强烈,文化旅游也因此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三门峡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区位务件也非常优越,但却没能很好地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在对三门峡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门峡市文化旅游资源未来开发利用应做好五点: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宣传促销,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3.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34-136
许昌发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区位、交通、经济、旅游价值、市场知名度等条件,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区域零散开发、缺乏文化内涵和品牌整合、资源可接触性差、精品景点少等突出问题,需进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宏观上,着力推进三国旅游品牌的各区域联合建设;微观上,加快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功能释放载体建设;同时进行层级营销,大力发掘国内外客源。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潍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忽视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和区域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文章指出挖掘具有潍坊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破解旅游文化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是促进潍坊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实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当整合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以专项文化事件为切入点的目的地旅游形象,加大区域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促进潍坊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皖北淮河流域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丰厚的道家文化历史资源、流行广泛的民间艺术以及自觉的民俗活动共同诠释了本区域道家文化在我国道家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道家文化资源和道家文化精神在本区域文化旅游中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将有利于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整合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改变皖北旅游业的冷现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讨论金华市大旅游格局和仙源湖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背景基础上,对仙源湖桂花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仙源湖桂花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围绕旅游产品区域整合、线路开发、节庆项目开发提出旅游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4-16
以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理论为学理基础,从旅游地理空间生产、旅游符号空间生产、旅游生活体验空间生产等三个层次,对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本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庐山是政治名山,政治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却明显开发不足.本文时庐山的政治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潍坊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潍坊文化,进行品牌城市建设;加强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文化旅游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遗产地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乐山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特点,文章提出乐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构建乐山文化旅游的空间格局及旅游模式,提出并分析了乐山旅游产品体系及对应的市场.在乐山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市场需求研究;乐山历史文化名城氛围的营造;培育节庆活动,活化文化产品;文化景观区位的优化;培养高素质导游队伍等.  相似文献   

12.
新乡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已形成自己的强势旅游产品,但在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树立大旅游观念,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空间;重点开发建设南太行山旅游区;加大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深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新乡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钦州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较快,但存在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整体规划和有效宣传等不足.根据区域经济视域下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钦州滨海旅游文化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应注意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加强宣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态势使区域旅游空间整合关系研究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重点.皖西大别山区域具有丰富的"红、绿、古"色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方式单一、缺少多类型空间整合、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深度挖掘不够等问题.皖西大别山应该立足于区域"三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坚持以组建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体系、优化组合周边地区备类型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研究创意性旅游项目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以促进区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战略。开发策略主要有:对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调整拳头旅游产品的思路;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走形象化发展之路;加强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京广,京珠沿线为依托,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游动的巨龙。  相似文献   

16.
曲阜区域文化旅游价值提升的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阜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的起步较早,并且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曲阜在区域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随着旅游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需要进一步提升曲阜区域文化的旅游价值。本文从文化和旅游的耦合入手,在分析区域文化旅游价值及其层次的基础上,围绕曲阜区域文化的旅游价值提升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徽州文化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行体验旅游开发.徽州文化开发体验旅游的条件优越,可从进行资源普查、推出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策划体验活动项目、充分利用纪念品几个方面分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总结法等,对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指出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提出了政府总体规划和调控;加大宣传力度;挖掘资源,拓展市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申请重要体育赛事的举办资格等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途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娱乐类、景观建筑类、教育展示类、遗址遗迹类、古村镇类和工业遗存类6大类,其中休闲娱乐类数量最多,遗址遗迹类数量最少;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衡;总体核密度分析呈现出以洛阳为中心的高密度区,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呈现不同特征;地形、水系、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交通是影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方文化旅游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而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泰州要建设"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包装提升,以期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切实增强泰州地方文化旅游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