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等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全面分析地勘行业发展态势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质类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规格问题。针对地质类院校的长期办学经验及学科专业构成特征,构建了地质类院校以资源产业链为核心的学科专业集群体系;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建立了地质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系统;并就实践能力培养的支撑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行业"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高校培养创新能力强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毕业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电类专业对于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计划"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一条电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电大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是认可的。但仍存在毕业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欠缺等问题,且成为电大毕业生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我国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大胆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毕业生搭建了就业平台。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念落后、师资不足、缺乏管理的方法和力度、重技术轻人文、学生综合能力弱。完善我国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一要树立"订单式"培养理念,二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要把好招生关和就业关,四要坚守人才培养的大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观念落后、缺乏合理高效的管理,实施中师资不足、重技术轻人文,造成学生综合能力较弱等问题。为完善我国轨道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坚守人才培养的大学理想,树立新型"订单式"培养理念,把好招生和就业关,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市场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毕业生质量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准的试金石。基于2016-2017年中山市《紧缺适用性人才导向目录(企业版)》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届)》,从人才市场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入手,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对高职人才主要的行业需求、专业需求和人才类型需求,结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教学质量评价,总结现有高职人才培养的五大主要问题,并提出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五个方面的人才创新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7.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以顾客为评价主体的"公路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模型由毕业生版和企业版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版模型。该模型较全面地覆盖了顾客认知的培养过程及培养效果;以外部顾客为评价主体,一定程度克服了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变量体系凸显了行业的职业特点,适用于公路系统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顾客满意度的核心反映的是顾客的现实感受和预期期望之间的差距。本研究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规定的毕业要求划分为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工程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四个维度,将其作为衡量满意度的预期期望,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现实感受,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国本科工科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工科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培养质量评价较高,对毕业生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满意度最高,对毕业生相关工程能力的满意度最低,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满意度较低,对毕业生品德修养的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较大,相关行业的工程教育应该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教育资源、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和毕业生质量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要坚持职业化、人文化和"去学科化".  相似文献   

10.
质量功能展开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可以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根据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的需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结合高校办学的特色,把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学校的"普及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和其他本科类院校具有较大的不同点,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训教育,利用"双轨、双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分析高职院校的"双轨、双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桂林理工大学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举措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类专业培养了更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作物生产高新化、规模化、产业化(三化)背景下,扬州大学创建了"三化驱动,能力导向"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农学类人才培养中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能力不足、视野不宽等问题。为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效,探索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因素,课题组对该校农学专业近12届毕业生进行了学习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学生报考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较低,但毕业生对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实验实习条件、实习实训安排、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高的满意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在课程体系中,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是专业课,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也是专业课。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形成的调研结果,课题组提出了优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包括加大专业招生宣传力度,创新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和创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引入注目的问题之一。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为例来分析和探讨当前高等教育中的这一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本、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行业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其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制约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我们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引导我国旅游业发辰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需求,以毕业生素质提升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手段,研究应用型本科"1+2+7"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形成一套有效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机制,保证毕业设计的培养质量,使毕业设计的培养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能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实践中均存在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够完备的现象,立足行业需求对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以改革实属必要。根据行业对景观设计人才在学科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立足"多学科融合",培养"未来景观设计师",需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轨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与行业需求链对接的课程和课程群链建设,实施"项目型"实践类课程建设和"无模板"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行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世界各国行业协会与高校联合实施专业能力测评,并以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顺利进入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力测评以人才培养必须响应和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标准为切入点,已经逐渐成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内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皇家工料测量师学会(RICS)的经验,结合中国专业能力测评制度的发展趋势,设计出适合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我国工程管理类本科专业能力测评制度的构建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3年全国地质工作者数量的统计和地质类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作者认为在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地质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十三五"期间会有一定的好转。文章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4所地质类高校,对比分析了其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和课时分布,结果表明这4所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均能有效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达到特色化和多元化培养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该专业毕业生当前培养与就业形势,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深入研究其本科生培养模式,同时整理统计2008—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岗位分布,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445人,读研与就业比例为0.9∶1,平均就业率为53.65%;就业岗位与专业关联度高达99%;就业结构仍以煤炭企业为主,但国土资源等相关单位是未来毕业生热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