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文学审美观念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而着眼于政治教化。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审美价值,突出文学的功利性。受此影响,中国古典小说作家自觉地以政治伦理作为小说的审美定位,以此去观照人生、反映社会现实。中国古典小说以政治伦理为审美定位,对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使之形成古典,小说的民族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使小说反映现实生活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审美的层面上,导致作家审美思维狭窄,作品立意浅露,故事叙述充满浓厚的说教味,人物形象塑造出现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从而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探讨儒学文学观念对古典,小说审美定位的影响,对指导古典小说的艺术审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对古代文学的本质及其生存、发展、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界定了文学的政治教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确立了“中和之美”的文学审美标准,提出了赋比兴的诗歌乃至整个文学范畴的表现方法。儒家思想还儒化了历代文学家的灵魂,使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遵循儒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土壤不同,在结构艺术上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其结构艺术呈现出以事件为中心结构全篇的态势,形成了以顺叙为主的封闲性系统。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以人物为中心结构全篇,形成开放式格局。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又使中国古典小说在结局的处理上,多以喜剧来结束全篇。而西方传统小说却多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追风筝的人》是近年来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伦理道德冲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从文学伦理道德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成功地再现了阿富汗独特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伦理困境的故事世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不仅与普什图族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标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受到民族、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民族与宗教歧视对普什图人道德产生了巨大侵蚀作用。胡塞尔以温柔沉着的笔触主张对话、张扬宽容并追求和谐。而作家将抽象的伦理道德建设以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显示了他对人类前途和福祉的关切,也彰显了文学作品为人类提供道德指引的社会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5.
《废都》的文本话语与两性话语、道德话语、文学审美话语、政治话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与冲突。以男权为中心的文人士大夫自恋心态导致对女性话语权力的践踏,对两性关系的主观病态扭曲;同时,作家艺术真实尺度把握不当,是对文学审美话语的挑战;“废都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虚伪做作的言行举止和两性关系的扭曲、变态,是对中国传统优质道德话语的颠覆;作品中以宣泄基调反映出来的社会各阶层间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讽刺;作家历史理性的深度匮乏使《废都》难以承担指引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使命:作家艺术技巧的牵强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审丑”尺度不当,忘记了对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一的文化传统根本无法说明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儒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先秦从孔子、孟子到稷下学派的东夷儒学、山东儒学,其二是从董仲舒到韩愈再到二程(程颢、程颐)的中原儒学,其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南方儒学。东夷儒学是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是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愿望改善社会政治关系的儒学;中原儒学实际是以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官僚知识分子的儒学,从文化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中原儒学实际是被斩首了的殷商文化的一种换头术,是以周文化为头颅的殷商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原儒家文化中被改造成了一种将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结合在一起的更加繁冗的政治权力文化;南方文化则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上层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则是南方儒学的主要特征,这为现代新儒学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认为,当前河南人的问题实际是中国古代殷商文化趋于解体的表现,这给河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旭烽是一个持守人文关怀的作家,90年代王旭烽的小说创作场由前期的"迷江"转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杭州.在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和"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里,作家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文字功底得到了充分展现,彰显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旭烽在对现实的质疑和对传统的回顾审视的创作观念指引下,积极吸收传统文学的养料,探索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创作道路.在民族化创作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古典小说对其影响深刻,尤其是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传入泰国后。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与表现技巧等方面对泰国传统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推动了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古典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在艺术呈现上各具特色。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而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中西小说在创作上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对中西小说之间的这种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文化,以期稳定、巩固其统治。对老百姓来说,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也可以享受到某种天伦之乐。但伦理文化也有糟粕,只有剔除“重人治轻法治”、“愚忠愚孝”、“歧视妇女”、“重义轻利”等糟粕,才能使伦理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考察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变化便是视角的扩展。随着文学主体意识的加强,作家们在审视生活时,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把握获得了较为深沉阔大的背景和多样化的视角。传统的阶级斗争模式被突破了,社会政治不再是观察生活的唯一视角。伦理道德、爱情友谊、大自然等部进入了文学。不断的文学实践使作家们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纷繁复杂的多面体,单一地表现任何一个层面都显得浅薄,要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尽可能展现生活的完整性,文化正是一种最佳视角。  相似文献   

12.
儒学对山水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儒学对山水文学的萌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儒学促进了士人山水审美情趣的形成,儒家情性观对山水文学重抒情的艺术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政治变革为契机,在政治力量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效应。90年代的儒学热作为一种文化补救现象,是中国传统儒学面对现代化的负效应而作出的一种表能的反映。但就其本质而言,儒学和儒学热都不是中国现代化所应有的现代文明精神。由于儒学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中国儒学的消解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仁""诚信"教化民众的乡村建设思想,都是儒学在乡村中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这种具有乡土特质的乡村儒学,让儒家精神内化于民众之中,促进了农村公民道德的重建。同样在现代农村治理中,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侧重村干部的榜样性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村干部要用儒家文化的为人为官和治国安邦理念来修身养性树官德,民众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用孝道伦理秩序营造纯朴民风。  相似文献   

15.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四个阶段。儒学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传人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和影响着日本文化形成的全过程。纵观不同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儒学元素。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儒学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宇宙观、政治观以及价值伦理观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20世纪的前30年,部分学者的儒学批判现象较为普遍,是比较罕见的排斥中国文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明代市民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全新审美意思的开始,清代《聊斋志异》继承了明代文学对于市民伦理的认同观念,肯定了人的真性情。在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了伦理观念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较前代开始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甚至泛滥。《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三言""二拍"使用的是通俗白话文,二者都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真实的反映。这些文本都充满了市民阶层的人生期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蒲松龄虽然用文言文写作,但其描摹的情节人物栩栩如生、思想进步,肯定了人欲的正确性,处于时代的前端。而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特征之一就是鲜明的政治伦理意识,即积极关心现实政治,力争为统治者提供必要的"治世之道"。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学,不仅深刻地渗透进中国文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而且持久地影响到中国文人的性格生成和文学品格。即便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深厚的文化渊薮在当代人文环境中依然没有消失,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形式。中国现当代文学必须有勇气直面这种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的现实,以图有效解决"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化"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仁、礼、乐是整个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儒家所奉行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对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者具有辩证关系,仁属于心理道德层次,礼属于伦理政治层次,乐属于艺术审美层次,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大系统.从宏观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其各有优劣,未来的世界文明必然是东西文化互补.弘扬以儒学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