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从乐 《考试周刊》2007,(3):104-105
目的研究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技击方法与内容、技术技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二者是否相互联系,能否相互利用。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逻辑演绎法、分析综合法进行思考、分析;根据查阅、分析和笔录所得资料对两者的关系与共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虽同出一系,但两者都各有其本身的运动形式和特点,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也不同。(2)两者都是以技击为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两者的技法技术可进行互补和借鉴。结论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再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文章在分析“和合”思想在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身体素质与专项体能散打的拳、腿、摔等技法之间的攻防平衡、现代散打运动应对外来对抗格斗项目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对武术散打运动有着实际指导作用,在实战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剑走偏锋"的怪异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喜欢武术,却不愿意学"。究其原因是由于武术的健身与修心价值功能人为取代了技击价值功能。创新武术教育教学旨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恢复武术的身份与地位,彻底改变武术在中小学的"社会市场困境",让武术回归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同时也是体现中国武术技击攻防格斗和实战对练的核心价值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武术乃习武之术,其本质是“攻防”,离开了攻防,即非武术。武术套路由攻防实战动作所组成,它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假设性的攻防演练,不象散打那样具有攻防实战性。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形体动作充分表现出内在精神来,就必须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即“攻防意识”的作用,失去了它,就体现不出武术的民族风格和运动特色。练习时,如果没有目的,不了解动作的含义,也就不可能有较强的意识表现,动作好似摆架子,显得呆板,乏味,特别是练习对练套路时,一旦失去攻防意识就不可能扣人心弦,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形  相似文献   

5.
武术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法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结合运用。如何灵活地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每个武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对练套路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对练套路的教学应结合其特点,将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在各个教学阶段合理、灵活地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打练合一”是传统武术的主要特点,但实际上这一特点有一个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宋以后,受军事武术“能击善舞”风格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打练合一”的风格在经历了套子武艺、器械从属于套路、内家拳以及女性拳种出现等过程后而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近现代,在中外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受分解思维方式的影响,沿着“新武术“‘分科而课业”的思路,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武术功力比赛等逐渐成熟与完善起来,且在传统武术界出现了“反套路”的思想以及解除师徒制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少林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功夫”宣传误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少林武术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功夫”宣传误区有少林影视武打、被改编的套路武舞、少林基本功与绝技表演、散打等.并提出了凝练少林武术真“功夫”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散打是徒手格斗项目,其对抗性极为强烈,在踢、打、摔等各种格斗过程中,动作变化多端,运动员双方的身体接触与对抗也随之愈加激烈,运动损伤在所难免。本文将就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与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教导学生学习武术套路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过在如今的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内容单调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将武术套路教学和散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四击""四法"是武术运动的重要技术,是构建攻防格斗动作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靠单一的技术和体力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利用各种地形,建筑物等条件,灵活机智地采取相应的擒拿格斗战术,才能保障在各种不同场所发挥出武术"四击""四法"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也是武术的灵魂.现行警察格斗训练体系主要采用以擒拿为核心,以摔、打、夺、押、铐、搜为手段的技术体系,缺乏对技击的重视.内家拳在技击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优势,其简单的练法,而且不易受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内家拳具有高效打击等特征,能够丰富现行警察格斗技法,有效破解警察格斗教学训练中的矛盾.将内家拳应用于警察格斗训练,有利于完善警察格斗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在融合传统拳术、传统兵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技击思想体系,特别是《孙子兵法》对太极拳技击行为影响巨大。从兵学视角对太极拳技击中的"形"与"势"两大核心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太极拳技击之"形"包括上善若水、避实击虚、巧计动敌三个方面,"势"包括气势、形势、虚势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两大技击核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将更多的兵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拳法技击中,不断丰富太极拳技击体系,也可为中华武学与中华兵学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篮球比赛中篮板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篮球比赛中,篮板球是争夺球权的重要手段,是攻守转化和比赛胜负的关键,也是衡量运动员个人和全队整体实力的标志.通过对抢篮板球的意识,抢篮板球的能力的论述,进一步证明篮板球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诸葛亮不用魏延“从子午谷袭长安”计一事,历来史学家、文学家多有臧否。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对此计尤为赞赏,认为它成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该文依据当时蜀魏双方的攻防情势及多因素,对柏杨之论提出置疑,并认为魏延之计并不可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只教授套路动作、忽视学生防身需要、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比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技击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将技击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广“难封”的客观原因是封建官场上的各种不定因素 ,但主要原因是其不谙官场政治、自负其能、心胸狭隘等。尤为重要的是 ,李广只是汉初战略防御指导思想下的名将 ,擅长防御作战 ,不适应汉武帝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所以 ,当卫青、霍去病等青年将领出击匈奴屡建奇功的时候 ,他却不知所措 ,以至败多胜少。后人对李广寄予同情 ,主要受司马迁感情左右 ,强调客观因素多于重视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使武术理论和技法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从中华武术各种技术体系不同运动方法的形成,到各门各派不同拳理的产生和完善,都能看到中国古代哲学观的巨大影响力,即借助哲理来阐述拳理,借助哲理化的拳理来规范拳技.而中华武术“心动形随“的演练意境也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CBA2001-2002赛季总决赛上海·八一两队全部4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双方的主要攻防技术和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上海队战术灵活,配合默契,投篮命中率高,中锋的攻防能力较强.而八一队3分球命中率高,但中锋的攻防技术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分析了上海、八一作为CBA冠、亚军球队的几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思想对于我国维护东海权益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借鉴"伐谋""伐交"思想,在东海维权维稳中既要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进行预防性处置,又要恰当使用军事力量;"奇""正"思想的启迪是,不仅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而且要出其不意,陷对方于被动;"先胜"和"必胜"的告诫是抓紧全方位军事斗争准备,打则必胜;"因敌、因势"思想的启发则是知己知彼,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灵活应对,打"组合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