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合作办学     
为建立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不断创新合作办学方式,积极开拓校校办学新途径,校企办学新模式。校校办学新途径:我院与台湾中华大学、温州大学签订两岸合作办学意向书。  相似文献   

2.
办学     
申办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文件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上海市境外机构和个人在沪合作办学管理办法》、《上海市国际合作人事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国际合作办学收费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3.
以工厂化办学的理念 做实校企合作办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工厂化办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指导理念,工厂化校企合作办学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从全国来看,目前校企合作办学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剖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提出构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两岸合作办学是合作办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明确两岸合作办学的法律特征、法律性质等法律问题,全面掌握合作办学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缺陷、不足及其成因,进而完善两岸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两岸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千姿百态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和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的存在,就组合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办学实践。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模式和办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解释当今纷繁复杂的中外合作办学现象,为实践提供借鉴。 一、合作模式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校能级理论,高校的办学层次可划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三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层次也可以划分为这三种类型。虽然三种类型的合作办学机构都开展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但它们还是保持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新进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从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情况、专业和课程设置分布情况、合作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的发展环境等方面探讨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促进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是双方发展的共同需要。把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从中我们可以明确:1.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2.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必须是合作办学,既不是合资办学,也不允许外国教育机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单独办学;3.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是中国公民,而不是主要招收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学生;4.教育教学的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内;5.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继续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慰 《成人教育》2011,31(7):65-67
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时面临诸多制约,这就使得高校不得不选择合作办学来解决场地、师资、资金等制约因素。因为高校合作办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差异,因而合作办学模式也各有不同。合作办学虽能解决一些继续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有效控制合作办学风险,无疑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正在成为我国高职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尚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且仍然延续本科合作办学的模式,缺乏自身特色,办学效果不好,社会认可度不高。形成高职特色,培养符合我国当前社会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中德合作办学为例,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国外联合办学的适应性,以期对我国高职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从中我们可以明确,(一)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论述产学研合作办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主要模式,介绍华南农业大学进行的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成效,探讨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观点很不统一,而且大都是从形式上探讨,忽视了其实质内容。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可以从人才培养、学生教管、国际合作、综合管理、良性发展等方面对其办学模式进行探讨。统一教学与分类指导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引导与尊重个性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教管模式,全面交流与重点合作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合作模式,科学统筹与强化服务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综合管理模式,政策引导与法律规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国际教育学院,然而从招生情况看,却是冷热不均。提出国际合作办学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推行品牌建设策略,在探讨国际合作办学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着重论述5种国际合作办学的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山区职校走合作办学之路,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抓调查研究.明晰城乡合作办学的思路山区职校开展分段式合作办学要有明晰的办学思路。即要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以及合作效果。山区职校只有确立了明晰的办学思路,才能通过合作办学促进山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要明晰思路,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归纳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过程标准化运行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龚敏 《考试周刊》2011,(69):17-18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偏重于与欧美日等国的合作,而俄罗斯相对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近年来,俄经济增长强劲,俄罗斯即将加入WTO,这些都为中俄合作办学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纠正我国过于依赖欧美日高等教育市场的弊端,使我国形成比较平衡的国际合作办学格局;可以引进俄罗斯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我国的学科建设;可以引进俄罗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的技术,缓解国有企业的困境。因此,中俄合作办学潜力巨大,可以在全国,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扩大合作办学规模。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英合作举办的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机构有20个,项目222个,分别占到中外合作办学同类机构和项目的26.3%和22.1%;由中英两国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的独立设置中英合作大学和非独立设置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分别为2个和18个,占两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总数的20%和27.2%。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英国一跃成为与中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中英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本科层次为主。无论是中英合作办学的机构还是项目所开设的专业中,工学类的专业数量均占据首位。举办本科层次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中以地方院校为主,占总量的近九成。举办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高校中,部委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基本上各占一半。在经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后,中外合作办学将逐渐由过去以机构和项目数量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变为更加注重机构和项目办学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阶段。未来中英两国在合作办学中应当顺应新时期教育开放工作的新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一是优化中英合作办学的战略布局;二是加强中英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三是建立中英合作办学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陈健 《教育》2013,(26):23-24
9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结果的通知,批准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的68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此前一天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说"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中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始进入我国,随着合作范围的拓宽、合作程度的加深,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交换学生到合作办大学的过程。不过,由于教育理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