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能让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人们往往会通过"自我表露"的方式,将自己的相关信息渗透在会话中,缩短彼此间距离,因此,"自我表露"在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为探索中日"自我表露"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调研方法,对中日青年在初次见面过程中自我表露方式及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初次见面场合,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自我表露程度都比较低,但是中国人的自我表露程度要高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自我开放”,又叫做“自我表露”、“自我揭示”等等,指教师公开地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包括自己曾经有过的负性体验或经历,来与学生分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做出一定水平的自我表露之时,通常会引发另一个人做出相同水平的自我表露。伴随着这样一个过程的进行,双方的个人关系就会变得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3.
尼采 《高中生》2013,(13):1
想要尽可能多的朋友,刚认识就认定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不与伙伴待在一起便忐忑不安,这意味着你正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为了寻求真正的自我,向他人索要答案,希望他人多理睬自己,才会索求朋友。为了追求席无缥缈的安全感而依赖他人,为何如此?因为孤独。为何孤独?因为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自画像"和"自我反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独特的一面。2.让学生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3.通过活动,学生能了解每个人存在的独特性与价值,并进而肯定自己、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他人创造的美,这样,融合自我之美与他人之美,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既能"美自己之美",又能"成他人之美",进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在我眼里,季芳便是这样一位教师,认识她20余年,她一直坚定地行进在"美自己""美学生""美伙伴"  相似文献   

6.
正"积极关注"就是"好评",是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是对他人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接受。"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是对学生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积极关注"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要给学生打造自尊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有积极人生态度和自尊、自重的人,实现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晒客     
《初中生》2011,(34):19
译自英文share,指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或所有生活中的收藏,甚至往日的素颜照都拿出来"晒太阳"的人。这里的"晒"指的是将这些统统放在网络收藏夹上,与人分享(网络收藏夹是收藏类网站为网民提供的可以  相似文献   

8.
微信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的"晒"行为也日渐流行。个体的"晒"行为源于从众、自我认同、自我表露、自我欣赏等四个方面的心理,"晒"行为还同时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我评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主教育。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能团结他人,更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适应,尝试着完善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及时、中肯地自我评价,指引行为,使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徐小妮 《学前教育》2008,(11):38-38
生活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冲突。冲突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争抢玩具、抢占空间、向他人显示自己,等等。往幼儿园这样一个教育场所,每当这种“不恰当”行为发生时,教师住往出于职业本能的责任感,想让冲突在第一时间内消失。  相似文献   

11.
晒客     
《初中生》2011,(12):19-19
译自英文share,指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或所有生活中的收藏,甚至往日的素颜照都拿出来“晒太阳”的人。这里的“晒”指的是将这些统统放在网络收藏夹上,与人分享(网络收藏夹是收藏类网站为网民提供的可以收藏已发布信息的空间)。常用的收藏分享类网站在这方面都有很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我评价是人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直接影响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出生时还分不清自己和他人,到五六岁时因为受到不公正评价而抗争,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主观到客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一种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物体,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环境。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着方向,追求着目标。人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引导,需要和谐;但必须共同维护秩序,理性地生活,践踏他人换取的虚无的快乐是真实的痛苦。当代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伊丽莎白·乔利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故事,关注“另类”主题,旨在唤醒人们的良知,使其找回自我,找到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在逐利的忙碌中陷入了人与自然疏离、人与社会疏离及人与自我疏离的困境中,人的生活处于无意义状态.这根源于人"心"的缺失.休闲是人的自由闲暇的状态,是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人的完美存在状态与活动方式.人在休闲中,回归自然,畅享健康;融入社会,欣赏他人;认识自我,和谐身心.  相似文献   

15.
说说“晒”     
王秀芳 《现代语文》2007,(3):111-111
“晒客”可谓是眼下网络中最新潮时尚的“身份”了。2006年12月1日,“晒客中国”诞生了,这将是继博客、播客、换客、彩客后又一新兴部落。“晒客”,译自英文share,“晒”古有晒书,现在引申为“显摆”,现在意指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资源,包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这群人被成为晒客。  相似文献   

16.
库利认为生命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要了解它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观察,个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他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关于社会自我形成时提出了"镜中我"思想。他认为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我认识决定的,而这种自我认识是由与他人、社会的互动形成的。在库利看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也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镜中我"思想的核心是通过他人之镜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并且以此作为参考标准获得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群体性孤独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对950名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使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线上积极反馈、群体性孤独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网络自我表露在年级、专业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差异,线上积极反馈在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和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差异,群体性孤独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网络自我表露与群体性孤独呈正相关,积极网络自我表露与线上积极反馈呈正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群体性孤独呈负相关;(3)线上积极反馈在网络自我表露与群体性孤独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我们这一次在这份刊物上相逢时,崭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新年伊始,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美好的企盼。最朴实的企盼,莫过于希冀自己和世界有所改变——改变自己的形象、习惯、态度、志趣、言行,改变世界的失序、不公、丑陋、黑暗、冷漠,让一切朝着向上的、理想的方向发展。而所有的关于改变的企盼都会有一个原点,那就是将改变付诸行动之前的还不够美好的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认识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是改变发生的起点。然而,认识自己和世界何其难!难的地方主要在于对我们自己和他人作为"人"的认识,我们很难作为旁观者来认识自己,因为我们很难完全跳出自己的局限;而作为旁观者,我们又很难认识他人,因为我们无法完全身受他人的处境。  相似文献   

19.
"约哈里之窗"说明了自我信息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认为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及与不同的人交往时的自我表露不同,并对对方的认知具有差异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约哈里之窗"的观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论自我表现的时代意义及对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表现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功能所谓自我表现 ,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借用一定的形式或方式 ,不断地展示自己、表露自己 ,以使自己或他人逐步获取对自我的认同与悦纳的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了解自我 ,更在于增强自我、发展自我。说到底 ,自我表现本身是带有一定的个性张扬的 ,这种张扬也许并不完全是为了造就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 ,但一定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秀的自我。然而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教育中 ,我们似乎历来存在着一种倾向 ,那就是认为人的言语或行为 ,收敛一些总比张扬要好。比如 ,我们习惯于消极等待、被人发现、被人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