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认知范畴化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认知范畴化理论,描述了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的属性,分析了词语多义性的认知特点以及范畴映射与词汇喻义生成等现象,旨在揭示认知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色彩词语具有联想性和比喻性特征,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联想意义。从语义学、历时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差异迥然的黄色为例,分析可知汉英语言中的色彩词汇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语义扩展而形成产生了诸多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色彩隐喻用以表达概念、状态或情绪。研究表明隐喻思维是汉英色彩词汇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隐喻化认知在语义领域的凸现。  相似文献   

3.
汉语物象词语中的缩略词语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类聚现象,可依据释义中的标记或书证的年代对其进行判断。缩略物象词语的生成动因主要是双音化的驱动和语用上的需要,而生成机制可用认知语言学的距离相似性原则予以解释。此外,区分缩略物象词语的原式与物象词语的扩展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新词语内部由于出现了大量单音节词素加双音节词的构词现象,因此呈现出三音节增多的表象,这也正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现状。词汇体系内部存在类推机制,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这是汉语新词语内部出现大量词群的内在原因之一。将传统的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现象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进行汉语词素意识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词汇学习和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幼儿期的汉语词素意识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寻找规律、分析意义;扩展组词、体会结构;卡片组合、掌握规则;图片归类、辨析词语;等等。  相似文献   

6.
易高燕 《考试周刊》2009,(44):37-38
四字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由四个词素构成,通常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汉语中的四字习语由予其长期习惯、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相对定型、富予含蓄.意在言外,音节优美、韵律协调。四字习语的描绘语言极具汉语的特点.特别有感染力。四字词语不仅大量地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本文讨论了其翻译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许多资料多有介绍,综合起来,常见的有从字形(造字法)、字音(通假)、语法、语境、对称结构、所学积累(成语、词语)中迁移等几个方面着手,寻求落实词义的途径。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断者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积累,方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大量的阅读与教学实践中发现,将特定语境中那个单音节文言实词,通过联想派生出一个并列式结构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以此作比对,从而推导出该文言实词可能具有双音节词语中另一半词素的意义。这一做法也可算是"互训"吧,它主要借助推断者的现代汉语积累,此种做法,笔者多有使用,窃以为可以作为推断文言实词的一条可行方法。此种推导的理论依据是,古代汉语用词多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古汉语词汇往往借助并列式的构词方式,诞生了大量的现代汉语词汇,从而为我们运用互训法提供大量可行的素材。下面举两组  相似文献   

8.
偏义复词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义复词分两类:一是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一是两个词素意义相类或相关。偏义复词的成因有:由单音节而双音节,为词汇发展的历史必然;词义的消失、虚化产生偏义复词;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连类而及;从两个词素的内部语义关系看,不表义的词素制约着另一表义的词素在句中的确切含义;偏义复词具有使语气委婉和音节和谐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从现代整个词汇发展趋势来看,词汇是向着多音节化(三音节、四音节)的方向发展的。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国之间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新的词语和外来词语就会不断的出现。而这些词语大都是多  相似文献   

10.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相似文献   

11.
张警之 《现代语文》2010,(6):143-145
本文主要从音节、来源、词性、结构、命名方式、认知生成等角度讨论了"X族"词语中的"X"。  相似文献   

12.
王越丽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4):04-6, 46
以唐山滦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分析了词汇特点。并从语音变化、历史遗留、其他语言或方言影响、认知造词四方面探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相比《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录三音节词语明显增多,其中三音节名词数量最多,其次是三音节非词成分,其他类如动词、形容词等最少。并且三音节非词成分及其他类词语体现了语块意识,在教学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基础,其认知机制和理据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与思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加强基本范畴词的教学,启发学生利用隐喻的认知机制来理解多义词的词义扩展和创造,同时注意隐喻的文化性,比较词语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隐喻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看方位成分“里”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里"本来是一个普通名词,后来演变成表示在某一空间范围内部的空间方位名词,最后语法化成代词后缀、副词后缀、语气助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凭借。"里"从实词到虚词或构词词素的语法化过程都是在空间隐喻机制下完成的。其语法化原因有:"里"自身的语义、句法位置、语义的泛化、使用频率高、语言接触、语音弱化等。  相似文献   

16.
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泰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对新生群体进行范畴化形成词汇的过程中,会运用到隐喻、转喻、连续转喻、隐转喻和类比等多种认知机制。其中转喻占70%,发挥着最重要的功能。在这些认知机制的综合作用下,语义原型范畴得到了扩展,不同范畴之间产生了互动,有些词汇还需经历再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同义借代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类聚,是修辞作用于词汇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社会基础、认知框架、语言因素三个角度揭示同义借代词语的生成机制,认为同义借代词语的产生与客观存在的相关关系密切相关,也离不开人们对借代关系的主观认识,语言因素则是促使同义借代词语产生并稳固的关键,最终形成同义借代词语类聚。  相似文献   

19.
外来词音节词素化是指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某些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词素资格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求简心理和经济原则的需要,也是汉语特点和构词规律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