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育与心育     
本重点从三个方面考察德育与心育的相同点和密切关系:一、德育与心育的内容有重叠和交叉,如:人生观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性教育等,都是德育与心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德育为心育导向。这就要求心育工作要始终贯彻正确的思想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要积极配合德育工作,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三、德育以心育为基础。因为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要以受教育的健康心理为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鲁洁教授曾说过:"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与人的关系;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11,(1):31-34
鲁洁教授曾说过:"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与人的关系;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景贵 《江苏教育》2023,(34):30-31
班华先生倡导教育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积极育人的实践中自觉地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为学而教,助人自助、育人至上,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是班华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魂,积极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6.
莫建明 《师道》2007,(10):35-35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离开德育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故今天,我们希望中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就不能不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德育问题上。德育要"贴"心。德育即生活。"贴"心就是德育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以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德育与智育是其主要工作。说起智育工作,多指学校的学科教学,它明确而具体;而德育是育“心”的工作,它抽象而模糊。怎样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一,处理好大德育与小德育之间的关系。大德育抓方向,小德育抓方法。大德育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联系相对比较密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宏观、抽象,因而对受众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够接受。所以,大德育要抓方向,就要保证有一部分德育工作者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而且这部分人要能够引导舆论,指导德育最终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期存在于德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抽象、空洞、形式、无效。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目标抽象,过于口号化和理想化。第二,德育内容单一、枯燥,政治性过强。第三,德育方法重强制与灌输,忽略引导、体验与身体力行;重形式和运动,轻平时、持久与小事。第四,德育评价空洞、千篇一律。其结  相似文献   

10.
浅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改革教学方法和现行的考试制度,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情感教育,变授受型教学模式为“入心·明理·解惑·力行”教学模式,变抽象说教为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在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们尝试构建德育"心"模式,以期达到"以德育心、以心育德"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论述了德育"心"模式的涵义、目标、实施原则和实施途径,以期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宁双发 《考试周刊》2007,(40):14-15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资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基础,是班级德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静下心来教书的同时,要潜下心来育人;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渠道,在德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实施德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要因材施教、因德育的不同内容施教。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出发点来看,德育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的人,而现实的人一定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德育不能离开人的思想形成的客观实际而进行所谓空想的抽象德育。从落脚点来看,德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目的本身仍然要回归到人的发展实践,脱离社会实践的德育是价值落空的德育,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虚无主义的德育。德育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有效,也只有在  相似文献   

14.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与“心育”密切相关。结合“心育”开展德育,不仅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趋势和需要,而旦能促使学校德育工作上台阶、出实效。本分析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原因并着重探讨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奕凌 《教师》2008,(10):23-24
德育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养成学生向善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注入资本。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培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让学生自身去体验才能生效,也就是要有感悟才能出现良知。德育工作应该是言胜于行,要多做学生思想工作,不断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心”——公益心、责任心、进取心。  相似文献   

17.
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心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育心意识,培育学生的健康身心素质,确立"育德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教育体系,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如迷恋网络、骄纵、自私、缺乏责任感等,而传统德育又过于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教育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必须探索德育与心育相整合的有效方式,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要遵循学生道德和心灵成长的规律。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领域里的种种非科学的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成为我国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我们的德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我认为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学校德育工作就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德育目标:实现由“高大全”向“近小实”的转变当今的德育普遍存在着标准过高过深,目标与内容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弊病,德育常常陷入抽象、空洞的说教。面对高深的目标和繁杂的内容,教师常常无从下手,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实践与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在追求轰轰烈烈的同时,人们似乎忘记了目的,只注重形式本身,这种表面化、肤浅化的活动,与其说是德育,不如说是表演,它既与鲜活的生活实际脱节,也难以唤起学生内在的热情,因此无异于隔靴搔痒。僵化的形式使德育走向抽象、虚假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要从根本上改变德育的这种低效状态,我认为当前学校德育的落点应该放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文明细节上去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进入理想化的德育环境,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一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