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春雨 《辅导员》2014,(4):69-7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科学技术的作用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教育也日渐成为小学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和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生者外,还必须了解科学教育研究的前沿范式,为科学学科教学和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HPS范式就是一种科学教育的先进范式。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丰富小学课程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拥有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科学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并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科学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设计与技术教育"是小学科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领域。小学科学技术课是针对小学科学中"设计与技术"领域开设的。科学技术课是一个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概念引领的技术设计、技术制作,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要求。小学科学是小学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学习科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能动思维,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游戏,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意义,提出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借游戏课堂,提升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A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旨在倡导跨学科教学,把科学、数学、工程、技术这四个学科完美融合在一起,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综合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实验素材,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科学教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的探索精神。而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课程改革收到众多学校的认可,很多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STEM的教育理念是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综合教学为根本,同时运用基础知识和主要方法对问题的科学严谨处理,将STEM 教学与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对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让科学的种子在当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并成长结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也是小学科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小学科学的最大育人价值,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的有效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基于此,文章针对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展开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师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名称与研究层次的变化,把“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划分为小学理科教授法孕育于教育学之中时期、小学自然教学法研究的独立起步时期、小学自然教材与教法研究受到冲击的时期、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对师范生的评价,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新课标的颁布,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科学逐步成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结合经验,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材实验和教学实施情况是小学科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小学科学教材和教学的现状与培养创新人才、大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小学科学教育还需在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师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加强研究与投入。  相似文献   

11.
徐喜凤 《天津教育》2021,(4):126-127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一门课程,要求小学科学地教学这目的能够使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为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设立了相关的准绳,即科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在教学中要将两者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是小学教师的必修教法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小学科学教育理论和从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但据调研,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达成度并不乐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实际,提出基于从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技能"课程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科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还需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优化科学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对此,教师可从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入手,进一步探讨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科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还需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优化科学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对此,教师可从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入手,进一步探讨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66):19-2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发掘VR技术的优势,将其运用到教学教学工作中,尤其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甚广。文章针对小学科学教育中VR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其虚拟性、多样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特点,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增强互动性,使科学知识更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明确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等新理念。但随着科学课程改革推进有深化,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逐步暴露出来,由于教师素质的原因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或片面解读,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部分小学的走访,发现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小学科学教师素养不高,科学师资缺乏;教学设备不足,科学课程资源匮乏;现行小学科学教材无法满足城乡不同需求;大班教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小学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执行不相适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是:加大对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需要;编写适宜的地方小学科学教材,以满足城乡不同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齐抓共管,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在我国当下的小学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学科学是后续其他理科科目教学的基础铺垫课程,同时,小学科学科目还是有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对此,就需要针对当下的教学情况,相应地开展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升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STEM教育具有整合性、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也给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本文概述了STEM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困惑,并提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较以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少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中老年教师依然表现出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衔接不当、方式单一等问题。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及融入原则,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