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接受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学科德育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  相似文献   

2.
论美的德育     
一、美育和德育的协同是教育的内在需要1.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内容。原国家教委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中指出:要开展“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要“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等等。这些就明确指出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途径上的相通相融,进一步明确了用两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2.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目标。即以真、善、美的统一为主要标准,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塑造其理想人格。3.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发展历程。二、美育、德育协同实施的主要途径1.以德导美。审美教育要…  相似文献   

3.
朱彦洁 《天津教育》2022,(15):46-48
<正>“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德育的本质不只是一门学科,它的内在深层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学科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各个学科上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品质,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所说的品德教育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将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梁影 《中学文科》2009,(12):49-50
德育教育是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性课程,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杜甫的优美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渗透在我们各科的教学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道统一”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语文学科在对学生实施德育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而渗透的方法则是小语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特刊载一组小语教学渗透德育的经验文章,希望对广大小语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是众多学科中最利于德育渗透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  相似文献   

8.
谈谈高等数学课的德育功能朱振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与科研的德育功能。高等数学的教学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可以结合具体...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外,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朱大龙 《中学文科》2009,(1):106-106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况且《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英语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相似文献   

11.
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既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共同性所谓共同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师的共同职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课程标准》又规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看来,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汪海清符水泉(浮梁县湘湖中心小学)《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朱瑞丽,刘磐修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级学校和教师“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校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件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当美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美育”这个词也第一次被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正式提了出来,在席勒的代表作《美育书简》第19封信中,他明确指出:“美可以成为一种手段”。正式把美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席勒认为教育的范围应该有:促进健康的教育、促进知识的教育、促进道德的教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德、智、体、美四项教育并提,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席勒不仅是把美育作为德育的一种手段,而且作为了在他那个时代具有独立目标的一项教育了。当今我国教育学,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7.
伍玲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245-245,247
德:好的品质和行为,即中化民族之美德,《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统计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广大统计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活动课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活动课和学科课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但活动课和学科课相比它本身又具备哪些特点呢?一、活动课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特长说的内容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中介。学科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  相似文献   

19.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中的智育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学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时代是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性格、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责任。因此,英语教师要抓住高中这一关键阶段,有效利用英语课堂这一主要渠道,使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新课标中也增加了一些德育内容,其出发点是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即教书育人。在即将全面启用新课标之际,一线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德育有效地寓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贯彻落实纲要和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