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浅论胡曾的咏史诗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三国演义》成书问题时,有一个人却往往为论者所忽略一一不,应该说是遗忘这个人就是创作咏史诗的胡曾。胡曾的咏史诗,历来评价不高,其实他的诗自有它的价值在。我这里只谈他的咏史诗中的三国诗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咏史诗首先要对它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然而学术界对咏史诗与怀古诗及咏怀诗的关系,争论颇大。不少学者以为,历史事实与历史遗迹两大创作触发点,是区分咏史诗和怀古诗的重要标志,其实怀古诗虽有自身特点,但仍属于咏史诗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咏怀诗与咏史诗虽有交叉,却异大于同,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诗人受历史信息触发而创作的以史实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怀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是诗,又是诗化的史论,既反映了诗人的历史观,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咏史诗产生很早,《诗经》中的许多篇目已初具咏史诗的雏形,如我们熟知的《王风·黍离》。《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相似文献   

5.
咏史诗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诗》、史文化的传播培育了良好的咏史诗创作与接受的话语环境;《诗》、史在社会功用上的融合规定了咏史诗的诉说对象;用诗方式和史学思维为咏史诗的创作与接受提供了思维模式;知识分子在沦落中坚守的文化心态是咏史诗创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桂娟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4):48-49,62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中有两则咏史诗论,提出了咏史诗创作之主张。纳兰认为“古人咏史,叙事无意,史也,非诗矣”,“有意而不落议论,故佳;若落议论,史评也,非诗矣”;咏史“只可用本事中事,用他事中事,须宾主历然”;咏史诗要“具文见意”、“意在文中”,题旨一家要集中,“更不出意”。文章结合纳兰咏史诗创作实践,对纳兰咏史诗论进行了肤浅探索、评议,以期对纳兰咏史诗的欣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定位 ]李白怀古诗《越中览古》鉴赏。语文实践、探索侧重于把握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一般写作特点 ,尤其是通过古今对比抒发感慨、寄以情怀的艺术特色。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怀古咏史诗的能力。[切入 ]1 .学生对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基本感知。以“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为主题 ,课前布置学生理出已学过或未学但熟悉的部分怀古诗作 ,熟练背诵之 ,并就对此类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 .怀古咏史诗与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等类诗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探究 ]1 .将在课前布置的作业“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在课堂上背诵、交流。 (这方…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诗词鉴赏题型中,咏史诗是一大类别,其内容丰富,有历史感。教师认为这是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提高语言鉴赏水平的好方式。学生由于历史和语言文字知识的薄弱,人生阅历的限制,每每遇到咏史诗顿觉其诗云山雾罩,其意飘渺难测。答题之时自然胡乱揣测,下笔百字,离题万里。本文将就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学生咏史诗鉴赏能力有所裨益。咏史诗根据思想内容可作如下分类:一是借古人抒发自身的感慨,多是文人谪客抒发自己  相似文献   

9.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与史的结合是诗歌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便产生了咏史诗这样专门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凭吊、评价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咏史诗滥觞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诗的内容分为述古、怀古和史论史评三类:述古多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大昕的诗作总是透露出浓厚的史学趣味,他在经史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思维习惯,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以史品诗,由“史家三长”引申出“诗学四长”,以惩恶劝善的史学功能观倡导通过诗歌来进行社会教化,主张诗作敦厚古朴。他用考据家和史学家的眼光训释注疏诗作、品评诗歌内容,主张以学为诗。同时,钱大听还以诗论史,他的怀古咏史诗总是表现出史学家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明体致用”的治学宗旨指引下,他的诗作还有因古鉴今,关心现实的特点,严密考订的史学方法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表现。钱大昕诗作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在于含经咀史、评史论经、诗史互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张祜以宫词、山水题咏诗著名,他还创作了许多乐舞诗,其中笛诗更是别具特色.笛诗既有抒写思乡之情的,也有叙写帝妃生活的作品,后者极具史学价值;张祜以诗绘乐、以形状声,创作技巧十分精湛.  相似文献   

13.
郑珍诗歌的宗法关系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仔细研读郑珍的诗歌,结合前代学者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成果,可知郑珍诗歌继承最多应是"诗圣"杜甫诗歌之笔法。在诗歌内容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的"诗史"精神,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形式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即事明篇的技巧、浑然天成的近体诗的技巧、以议论入诗的技巧、塑造典型的技巧、"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技巧、以民间口语俗语入诗和炼字炼句技巧以及独到的"点化"诗句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叙事诗处于文学的边缘化地位。朱湘是新诗史早期自觉创作叙事诗的诗人之一,徐志摩称他"宜于作叙事诗和史诗"。《王娇》是朱湘叙事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压卷之作。本文以《王娇》为代表,在对朱湘叙事诗的叙事主旨(诗意)和艺术形式(诗艺)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朱湘对现代叙事诗文体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在现代叙事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诗谶是以谶验为媒介,将诗歌作品与诗人命运相结合以达到互相印证之目的的一种诗歌阐释方法。宋人笔记诗话中大量记述诗谶,并从诗谶阐释诗意的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这与宋人共同的思想意识、诗学观念紧密相关。首先,是宋代史学观念深化的结果;其次,是儒家“天命”思想与传统诗学“以意逆志”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三,是宋人以气象论诗论人之风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的崛起是新时期诗歌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朦胧诗”这一指称是观念差异的产物。由于论争的话语效果 ,“朦胧诗”也一度遮蔽过一些为当代诗歌复兴作过重要贡献的诗人。“朦胧诗”主力作者在“文革”中的诗作 ,经评论界的发掘与阐释 ,与新的时代构成了热烈而暧昧的历史想象关系。而实际上 ,在“历史新时期”因为主客体的错位 ,他们的诗歌写作出现了与思想界想象的时代气氛不协调的现象。80年代中期集群式崛起的“新生代”诗歌 ,有着比“朦胧诗”丰富得多的精神资源。新生代的诗学是生命诗学。在寻找诗歌本体的过程中 ,新生代诗歌群体凭借自身文化构成上的优势 ,并利用了开放时代提供的机遇 ,对新诗建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的尝试。这场诗歌实验留下的丰富创造实绩 ,值得我们投身其间进行灵魂的探险。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等原因,晚唐的时代审美风尚出现明显变化,闺阁生活、爱情主题成为这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一大潮流.韩偓的香奁诗在这类诗歌中颇具代表性.文章通过剖析香奁诗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本,从题材风格、表现手法以及体制形式等方面分析其词性特质,研究晚唐文人闺阁情怀从诗体到词体的动态转移.  相似文献   

19.
萨玉衡是清代乾嘉时期闽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内容丰富,骏伟广博。其咏史诗,往往抒发不同于时人的见解,寄托自己对史实的评价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与现实的政治紧密相连,渗透了诗人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分析其咏史诗,对了解其人格及其诗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