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理想的形成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农业高校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形成,关系到未来农科专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供求关系角度研究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农科大学生就业的认识,改善其就业状况,为发展“三农”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三农"事业,其中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引导他们做出正确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最后树立起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理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含义开始,主要探讨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分层及培养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加强培养农科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农科人才的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应予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提出了针对培养农科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倡导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入学开始,期望能对农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农科大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农科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养成与校地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构建是促进农科大学生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用自编的问卷对云南某农科院校540名农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39.6%的农科大学生了解职业价值观,不同的农科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有差异性。本文根据农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了农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以帮助其发展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职业成熟,实现农科大学生的科学就业。  相似文献   

8.
"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一项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能够延续"五四运动"光荣传统,使广大青年学子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区情、民情,发挥农科专业优势,服务农业生产."三农"问题调查、"三农"政策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科技支农等活动内容是农科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实践证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农科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发挥专业优势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功能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农村职业学校必须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途径。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姗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60-261
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确保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保障。农科类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知识、文化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实现"三农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农科类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内涵以及其与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根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问卷调查,详细分析我校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现状,最后在"中国梦"引领下,提出针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是广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既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劳动者,又需要农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更渴求农业科技人才,能开拓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根据福建农业人才现状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对人才多样性、专业化的要求。在对农林院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福建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有利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要抓好龙头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农业人才知识化、农业高新技术化、农业知识化的法制保障等方面的分析 ,试图从农业知识化角度 ,对“三农”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并强调积极推进农业知识化是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尽管张弼士参与开创了包括银行、铁路等一批现代工商企业,他却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在南洋依靠土地开发和种植业而成为巨富.他在给清廷的<商务条陈>中极力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他认为:在民生困弊的情况下,首先要兴农以解决民生问题;在"商战"时代里更要以兴农为本.晚清新政期间,他在广东积极投资和开发两广的农业,提倡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农业国际化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 :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 ,才能适应当今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形势。这是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是全方位的工作。为此 ,要在土地使用制度与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以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但不能因此而轻视农业的发展,本文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并通过论证农业、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作用,呼吁人们摒弃轻农、弃农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针对目前很多学者提出的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来解决此问题的观点,作者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并作了理论的分析.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点还是要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提出了要从战略上改变和调整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加强工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模型分析出发,论述了将工业要素引入农业所需要准备的三个前提条件:即产权上的准备、信息的充分交流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通过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和英美等国农业变革时期经济史的比较,对中国农业革命无法真正展开的原因作了探讨,并试图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制度或生产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乌拉圭回收农业协议的实施推动了全球农业领域贸易的自由化,新一轮农业谈判将进一步推动这种自由化进程,谈判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公正,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体系,来收正和防止世界产品的市场中出现的限制和扭曲贸易行为,谈进展取决于谈判模式,谈判议题以及各成员国的立场,观点,同时保障谈判结现各方利益的总体平衡是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正视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的明显缺陷,加深对新一轮农业谈判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农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时期,英国的农业发展较快,法国的农业发展则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在农业的社会改造方面和技术改造方面,法国与英国有很大差距。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