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两部悲剧《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都出现了悲剧主人公疯癫的场景,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二人的疯癫及其意义。二人的疯癫虽有不同,但有相似之处,都充满理性,闪耀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之前,同样的素材形成悲剧和讽刺喜剧两种不同的情节模式,司马迁在处理素材的过程中最后选择悲剧叙事。这种选择具有特殊的学术史背景,同时是一个历史学家的生存位置的标识;司马迁悲剧意识的历史诗学内涵在于通过确证古代士人群体的精神史意义而期望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最后和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找不到命运答案的逻辑归结.或者说是莎士比亚对英国命运的最后理解和解释。雅典作为一个人文圣地的象征,莎翁想通过泰门对单纯社会秩序的理解,重新复归这块圣地,并规范一种和谐的人文秩序。而当一切人性的丑恶和命运的悲剧将这梦想摧毁时。人世的一切就皆为恶了。人文秩序彻底颠覆了,泰门也从此失去了任何复归乐园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从欧洲戏剧发展史的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戏剧是继古希腊戏剧之后的又一高峰.莎士比亚是这一高峰的杰出代表.古希腊戏剧是以人的命运为主体的命运悲剧,反映了人同命运的抗争;莎士比亚的悲剧则是以人的个性力量为主体的性格悲剧,反映了个人同社会的冲突.从命运悲剧发展到性格悲剧,艺术地展现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探讨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认识和对这种本质力量的丰富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正视自我,把握自我,完成自我;或成为我们自我意识的一面镜子,成为我们正在创造生活中的一个审美判断.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主要是指著名的四大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活质量提升过程是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文明化、情趣化、高尚化的过程。它既要求人们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心灵秩序的建构,同时又引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建构生活秩序与营造生态秩序。因此,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秩序建构价值,体现为现代人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培育和滋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在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中提高精神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和谐宁静的心灵秩序生成中建构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以其"他人即是天堂"、"他人即是地狱"的极端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鲜明的非善即恶,非此即彼的理想主义者的模式;但剧作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泰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诗人(艺术家)的模式,他们处在人类的边缘,清醒地注视着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自己某种方式的决绝的献祭与牺牲来敦促人性的忏悔,以期人性向着善与美有些许的前进;泰门的模式也即莎士比亚的模式,莎士比亚的创作由歌颂性喜剧到悲剧,一定程度上即反映出他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但莎士比亚高于泰门的地方在于一种"即使身处地狱仍然仰望天堂"的诗性精神,这种诗性精神隐含在他的传奇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者,他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独白和旁白。莎士比亚对独白、旁白手法的运用,表明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以及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塑造典型性格中重要意义的认识。莎士比亚对直接剖露人物内心世界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早期的喜剧和历史剧中,这种手法的运用较少,也较单纯,即使少有的内心矛盾,也不需经过曲折的斗争道路就迎刃而解了。随后,由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尖锐,他的悲剧,在揭露黑暗现实的同时,笔锋更往前伸,探幽入微地触及人物灵魂深处,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斗争,表现悲剧因素的外部冲突如何引起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这时的独白无不回荡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和撕心裂肺的痛苦,深深地触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考狄利娅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女主人公,出场不多的她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本丈通过对考狄利娅人物的原型、人物性格的二元对立和人物悲剧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考狄利娅是莎士比亚笔下又一个人文主义信念的代表,是作者人丈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