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是针对性开展社会工作的前提。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由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实践操作系统、外部环境系统、文化系统与历史系统等六个部分组成。由于家庭形态的特殊性,这些社会生态系统蕴含着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产生不同作用的具体特征。在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时,应考虑其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往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大都基于静态和共时态的视角,忽略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动态生命历程。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不同生存境遇的"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着严重和复杂的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及社区适应等社会适应问题。应通过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四维一体"的联动机制,不断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化问题现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隔代教育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样具有实践意义.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角色学习与适应的过程.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家庭观念以及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会影响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与适应,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爱的缺失、教学方式的落后以及生活环境的封闭是儿童社会角色学习遭遇障碍的主因,围绕爱的补偿、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等方面思考对策,将是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顺利发展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开始出现大批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幼年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抚养等因素,对他们的心理以及性格的形成会造成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客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在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存。所谓的"机遇"是指,"留守"这一特殊的人生经历恰恰是为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个逆境教育的时机。因此,我们从已有的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只关注到他们弱势的一面,转向用"肯定"的视角"看到"他们独特价值的一面,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自我认同"视角的留守儿童策略研究,即用正面激励的理念及举措,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强,促使留守儿童在逆境中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具体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扩大,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隔代教育的作用下,祖父母对这些留守儿童过分溺爱,加之祖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他们留在原居住地接受教育,而这些孩子大部分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现状出发,分析隔代监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产生了诸如厌学逃学、自暴自弃、自卑胆怯、不思进取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政府方面农村的儿童原本就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留守下来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的处境则更加艰难。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地方政府,应该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注。1.成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及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以及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使得留守幼儿的“留守”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留守”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他们是更“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利益急需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三个朝鲜族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运用访谈法进行叙事研究,与留守儿童个人访谈,了解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感知现状。对A、B、C三名儿童对家庭教育的不同维度的感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朝鲜族留守儿童对隔代家长教育的普遍感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他们留在原居住地接受监护和教育,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和教育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者由于自身的素质特点而使隔代教育质量明显不高,家庭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茜 《中华家教》2023,(2):39-47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既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微观层面日常真实状态关注较少的情境下,通过个案剖析探究这一主题就变得独特而有意义。本研究从家庭教育能力建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不同类型监护人和不同类型家庭在留守儿童情感支撑、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表现出了多重现实困境,如家长对儿童亲情关爱的忽视、隔代抚育者对家庭教育认知和能力的困惑,以及亲戚代管的身份尴尬和儿童环境融入的难题,都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提升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利用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宣传解读好既有法律政策,以及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段时期内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贫困,二是城乡二元制结构。学校实行寄宿制、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提升教师和家长教育管理技能,以及开展学习"一帮一"活动等,可以明确社会、学校、家庭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责任,为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在家中,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婶姑舅之类的隔代亲属临时  相似文献   

18.
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或生活自理,势必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产生障碍。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他们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一连串现实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它视为一项"阳光爱心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灿烂般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根源是在适应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时产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对策是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家庭须为留守儿童构筑“安全”居所与改善教养方式、学校须转变和扩张自身职能、社会须为留守儿童搭建继康成长的平台、政府须担当组织者与协调者,如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顺利适应文化,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区域等视角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留守儿童往往成为"双差生"、"问题儿童"群体的代名词,其行为的偏差性倾向日趋明显的现象令人担忧.本调查从微观视角对广德县千口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