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稠油乳状液在实际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弥补流变仪等仪器的缺点,研制了一种试验环道装置。利用该装置对胜利陈南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输送试验,模拟了稠油乳状液在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情况,并与流变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含水率对稠油乳状液黏度影响很大,含水率高于40%时出现转相点,最佳含水率为45%;乳状液输送存在一个最佳混合流速,流速过高乳状液表观黏度有增大趋势;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对O/W型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很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流变仪测试结果与环道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但表观黏度值偏小。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营27区块属于稠油、出砂区块,黏度高、采收率低,常规措施效果较差,决定采用水力喷射泵(排砂采油工艺)进行先期试验,该工艺以高压水为动力液驱动井下排砂采油装置(主要部件为喷射泵),以动力液和采出液之间的能量转换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解决了出砂油藏油井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砂埋油层、井筒砂堵、井下及地面设备磨蚀和砂卡等突出矛盾,简化了出砂油田的采油工艺,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降低了油井的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3.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滨南采油厂王庄油田沙一段为典型的薄层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虽有一定效果,但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压力大、产量不高、回采温度低。根据油藏性质特点,利用注活性水开发技术对开发该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方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活性水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表面活性荆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降低产水量。加入表面活性荆的关键在于乳状液中的原油比例不能超过74%,否则会使乳状液遭到破坏或变型。对王庄油田2X15等4口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100℃时,采用活性立吞吐生产效果较好,4口井的阶段产油量为32858.3t,阶段采收率为4.73%。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稠油碱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以55曟黏度为325 mPa·s的胜利油田桩西普通稠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 Na2 CO3与 NaOH 质量比为1暶1的复配碱体系(简称复合碱),并利用玻璃刻蚀微观模型研究了此类体系的驱油过程和效果。试验表明,油包水乳状液只是碱驱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表观现象,它的形成要归结于碱剂自发向原油中渗入;复合碱浓度越高,碱液渗入能力越强,波及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普通稠油储量10.5亿t,以注水开发为主,针对该类油藏在水驱过程中出现的含水率上升快、水驱增油能力有限,水驱波及系数小、动用储量低、原油变稠、水驱后期增油困难以及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转换开发方式的必要性;通过对稠油油藏热采筛选标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及现场开展的试验分析,证明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张卫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03-104
一、目的意义 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多年的开发已使这些油田全部进入高含水期。由于采油过程中各种化学药剂的大量应用,加上开采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使油藏特性和采出液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采出液脱出水均含有大量的原油,通常称其为含油污水。  相似文献   

8.
原油乳状液广泛存在于石油工业的各个环节中,乳状液液滴的粒径是研究其稳定性和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准确、快速地测量乳状液中液滴的直径是一切研究的基础。结合原油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的需要,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直径测量软件。该软件由图片打开、预处理、二值化、边缘检测、直径测量五个部分构成。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便捷高效、实用性强,因此该软件为乳状液液滴直径测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已成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常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面138区块是以热采开发为主的稠油油藏,经多轮次注汽开发后,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该区块二元吞吐工艺实施井的现场施工和措施效果情况分析,总结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辅助稠油注蒸汽开发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 G43-7井储层胶结疏松、注汽注不进、原油黏度高、易出砂等问题,利用 Meyer 三维压裂防砂软件对 G43-7井裂缝形态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小型压裂方法对泵注程序进行实时调整。压裂防砂施工后累积注汽量799 m3,初期日产液18.6 m3,日产油5.1 t,累积产油781.7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改善稠油热采井注汽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