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对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的关键词分析表明,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领域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学生工作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和院校研究是研究热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领域广泛;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研究有新的进展;教师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长盛不衰;高校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得到深入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与管理得到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高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徐娟 《高等理科教育》2011,(6):71-78,82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颇丰。研究方法多样化,理论思辨法与经验总结法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专业化、多元化,研究机构集中化是又一突出特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高校内部的人才管理、高校内部的权力管理、高校内部的结构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等是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学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学科将日臻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的研究者借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工具,说明、解释和理解高等教育现象,为德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借鸡下蛋”的实用主义范式丰富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却使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消费者,德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仍面临着“成果丰富,理论匮乏”的二分悖论。  相似文献   

4.
高教研究的根基与沃土——院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两次飞跃,一是从实践到理论,建立了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学科二是从理论到实践,运用高等教育理论解决了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的宏观结构、管理体制、发展战略等许多的实际问题。人们认为,高教研究以探讨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等高校共性问题为己任,是一种宏观的、前瞻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文章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梳理了相关英文文献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理论、制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跨学科视角切入,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变革进行了理论建构和阐释;在实践探析方面,现有研究发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私有化趋势加剧,高校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及综合化,进而促使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横向分化及法人化,高校质量保障外部问责力度不断加大。此外,高校教学及课程在普及化阶段呈现半结构化及信息化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未来相关研究应在丰富理论建构视角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国家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并积极探索非精英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高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重视教育研究"文化氛围,加之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建设滞后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和高等学校以及高教研究机构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西北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简称高校)课程理论研究的背景,着重对该研究领域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国际化和课程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盘点,并指出高校课程领域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对实践关注不够、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问题较多、课程体系探讨欠深入、多学科研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欧洲大学史研究相关成果的梳理,本文把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史划分为萌芽和起步、初步发展和专门的学科领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征分别为:描述记录式研究、理性批判式研究和多维阐释性研究。我们应该借鉴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加强我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相关史料建设,广泛吸取各学科史、专门史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大学史和高等教育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认同理论等进行探讨。笔者在综述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空间作了初步的展望,提出应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用经常的实践来检验、发展并完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一核心,在高教规模扩张、体制与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及相关基础性研究与政策研究等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展望未来,高等教育研究将日益重视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关注在更高层次上和多层面上研究质量与效益问题,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体系建设,高教领域数据库建设与基础性研究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挑战,近年来,理论界在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学术界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就学者们对中国高等教育自主性发展的历史反思,中国高等教育自主性发展与中国文化、大学改革及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自主性发展尚需继续深入研究的若干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学术"重镇",在高校的发展演变与内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特征与历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权力结构、发展机制的理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证。国外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或者大学组织的整体特性,未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独立对象进行专门探讨,但他们介绍的大学学术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的独特见解和取得的特色成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Academic success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as well as career success. Consequently, 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succes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ask. Previou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can predict academic success in tertiary education even when other predictors have been accounted for.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regarding student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Big Five on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ermany who were study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ata from 567 college students and 270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used. Several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the school-leaving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served as controls. As hypothesised, students with higher conscientiousness also had bette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PAs. Furthermore, higher conscientious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tudy satisfaction but only for college students. Unexpectedly, neuroticism was not negatively related to study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exploratory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agreeableness, extraversion, neuroticism and opennes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ticular, the consequences with regard to the preparation of student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考核评价政策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目前,绩效评价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流,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探究当前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如何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S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教师评价制度有赖于建立“层级管理-量化的相对指标-外部裁决”的管理技术,施予青年教师结构性压力,使其产生“适应顺从”的惯习,影响其专业知识、专业自主、专业伦理和专业情意。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制度与场域内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形塑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方面具有一致性;应采取优化资本配置、调整学术人员惯习、关注学术场域内发展性评价等策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中以"学术创业"为主题的333篇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主要作者及所属机构、热点主题等。研究发现:该领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发文期刊群,但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和学术创业三个方面,但研究视角主要是宏观和中观的分析,在方法上以定性研究为主。基于分析结果,对未来的研究提出相应建议:在研究内容上,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关注数字经济形态下学术创业的发展;在研究维度上,要从宏观转向微观,深入揭示和比较总结不同区域、大学组织及学科特征背景下个体学术创业路径、成效及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研究方法上,要从定性走向定量,尤其是重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深入分析涉及学术创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堡传统是德国高等教育的基石,其基本的理念是学术修养与精英教育。但是这一传统在面临新的情况时出现了种种问题,在恪守传统与寻求变革之间,德国人试图找出可以平衡二者的方法,即在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寻求妥协。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病,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大学教育应偏重于精英化即培养大师,还是应当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即为劳动力市场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学既未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也没能训练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德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经历过与我们同样的问题,因此研究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必定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各领域进行的选秀运动,已波及大学,严重冲击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破坏了大学的学术氛围。我们需要重塑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要坚持理念先行,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处理好服务社会与守护大学品格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In a globalising worl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for student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at serve as hosts. Through research of an exploratory, quantitative nature, this study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urvey among 289 incom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wo universities in Germany and Portugal.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factor we define a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wa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Furthermore, the appraisal of academic reput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university. We conclude that satisfaction with academic factors is more importan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an satisfaction with non-academic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