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宪章》:又称《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通常指都铎王朝时期,即1485-1603)宪法性文件之一。13世纪初英王约翰因违反习惯法,被迫在贵族事先拟好的《大宪章》上签字画押。规定了任何赋税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收,  相似文献   

2.
安茹王权的扩张和征战引起英国贵族的强烈不满,他们在1215年发起大规模权利斗争,制定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份宪法性文件——《大宪章》,有力地制约了安茹王权。《大宪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主体权利的规定,对议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受原始的军事民主制传统、封君封臣契约关系、基督教神权政治的影响,加上约翰王的横征暴敛,《大宪章》在1215年产生。《大宪章》保护了教俗贵族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规定了公正的法庭审判原则,保护了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自由。它还具体规定了城市特权、商人通商权利、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大宪章》为"王在法下""王在议会"商人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同王权斗争的法律武器,为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亨利一世时期《加冕宪章》对于"王在法下"理念的初步确立,到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制定,直至1628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请愿书》,中世纪的英国在宪法体制方面不懈探索,不断赋予英国的宪法政治以划时代的内涵。尤其是《自由大宪章》,作为英国宪政民主发展的产物,它以诸多禁止性条款的形式,从人身、财产、司法和政治等角度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和对臣民权利的许诺,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和宪法制定均具有历史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文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其性质却是中外史家争论的问题,特别是英国的资产阶级史学家一直认为它是“我们英国第一部的成文法,也成为真正关系到英国自由的奠基石”.①而苏联的法学家则认为“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文献之一.”这两种说法都不免各执一端,言过其实.我们在分析《自由大宪章》的性质时,不但要充分肯定它的进步性,同时也不能回避其中某些条文的反动性,这样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来.本文试图从十三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阶级斗争的总趋势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论述《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封建君主制向封建等级君制过渡中的产物,并从它的产生经过与主要内容分析其性质.  相似文献   

6.
教学资料     
《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穴MagnaChart雪,俗称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格兰的国王和贵族之间的一个协议。八百年来,英国国王与诸侯贵族们的关系是:国王把土地以采邑的形式分赐给贵族,贵族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税;国王策划战争,贵族提供人和钱,进行大战或征重税以前国王必须和贵族商量。13世纪初,英格兰国王约翰在对法兰西的长期征战中失利。1204年输掉在法兰西北部的土地诺曼底和安茹。为夺回这两块土地,英王要和法王菲力普二世决战,为此征税征兵,使诸侯贵族的负担加重。1215年贵族起兵占领伦敦,和英王谈判,6月15日,在离…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史学专著,合理拓展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教学,可以通过对《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比较,探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渊源;在明晰议会、国王和政府关系的过程中,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作规律;通过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探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材料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国制度创新的过程和具体知识点——《大宪章》、《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明晰英国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主线:由无限王权到有限王权——由国王主权到议会主权。  相似文献   

9.
卢峰 《培训与研究》2006,23(9):66-69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13世纪的重要宪政里程碑,也是近现代宪政的历史基石。从现代法治观点看,它仍有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诸如其政治契约观念,对人权的确认保障,君权有限的观念,对正当程序的规定和对议会制度的作用等。对大宪章在英国宪政起源上的各种作用、影响作点思考,会给我们的宪政建设带来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A4):147-14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不能等同于近代的宪政文献,中世纪形成的议会仅是王室的附属物。因此,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并非萌芽于中世纪。我们既要尊重历史的渐变与突变、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联系,又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中期的英国宪章运动,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重要的一页。1838年英国无产阶级公布了自己的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要求实行普选,按民主的原则改组议会下议院,把它变成人民的政权,作为实现他们的社会要求的手段。于是,一个为实现“人民宪章”而斗争的广泛的、真  相似文献   

12.
在外有法国大兵压境、内有贵族叛乱的极端不利情境下,约翰王被迫与贵族妥协,签署了《大宪章》。然莎士比亚在其创作的《约翰王》中对此只字不提,却对英格兰与法国、罗马教会、贵族的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倾注了浓重的笔墨。本文认为,莎士比亚所处时代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呼唤强有力的王权。同时,伊丽莎白一世成功的内政外交策略,让英格兰民众遗忘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剧中《大宪章》的缺失正与此遥相呼应,迎合了英格兰强有力王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慧 《海外英语》2012,(21):161-162,184
该文以勃朗特三姐妹为例说明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作家的贵族情结。在工业化及议会改革大背景下,贵族一直是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潮流和价值观等等。因此,贵族体制也对文学作家有深刻影响,在其作品中有一定的贵族的生活或其他方面的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议会 ,虽然是一个代表封建主利益的机关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对近代英国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英国的议会产生于十三世纪 ,议会的前身是“大会议”。大会议本来是英王的辅助和咨询机构 ,由国王指派的封建领主、宫廷大臣及僧侣组成。开会时由国王担任主席 ,它辅助国王决定政策 ,制定或修改法律 ,审理诉讼案件。大会议每年召开三次。后来 ,随着国家支出的不断增加 ,国王常利用大会议筹措钱款 ,分摊捐税。约翰王统治时期 ,大会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约翰为了扩大筹款的对象 ,在 1 2 1 3年召开了大会议 ,除了贵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萌芽及发展历程的阐述,揭示了英国宪政传统的孕育是中世纪深厚的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贤人会议到御前大会议再到议会这样的议事机构成为政治协商的组织保障;在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的基础上,经过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逐渐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制约王权的有力武器;而君主、贵族、教士、骑士、市民等阶层是权力制衡的多元政治主体。三者共同开启了英国政治传统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一) 议会制的起源与发展英国的议会制历史悠久,它最早起源于1265年的“西门国会”。早在1215年,“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被迫签署的“大宪章”规定,非经王国“大议会”(areat Council,国家最高咨议机构,由僧俗贵族组成,后来演变为枢密院和议会的上院)同意,国王不得向封建领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是英国历史上以文书形式限制王权的第一个文件,也是英国宪法的第一个文件。1258年,亨利三世(1216—1272年)为替其子攻取西西里王国,要求大议会供给所需的战争经费。这一额外索需激起诸侯的强烈反对,他们不仅拒绝出钱,而且武装冲入王宫,逼迫国王驱逐幸臣,实行改革。亨利无  相似文献   

17.
历史概况英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双轨制。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统治阶级一方面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了公学、文法中学和大学;另一方面为奴化劳动人民设立了初等学校和职业学饺。一八三三年开始,英国政府通过拨款的形式,逐步加强对学校的控制。一八三四年,在工人宪章运动的压力下,国会颁布了《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为十四岁以下童工开办学校。一八七○年通过《初等教育法令》,规定在没有教会办小学的地方,地方学校委员会有权使用地方税收和国家补助设立小学。一八八○年颁布法令,实施义务教育,年限为五至十岁。一八九九年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十二岁。  相似文献   

18.
英国议会是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但会议多了、久了可能会让人感觉枯燥。不过,没有一个议员会在会议中感到无聊得要死,因为英国法律规定在议会大厦内死亡是违法的。另外,尽管英国贵族和议员们都身着各种貂皮外套,参加国会会议的各国大使也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本国服装,但没有一个人敢穿着盔甲走进议会大厦,因为英国另一条法律规定,穿盔甲进入议会大厦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是两个相近的历史概念,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对两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随着城市的重新兴起,市民阶级形成,他们提出了财产安全的要求。12世纪的英国国王为打击封建地方势力及同罗马教皇争夺统治权,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仗就要用钱,而钱则来自于对贵族和市民的征税。国王漫无止境地征税引起各阶层的不满,于是,贵族、诸侯、骑士、市民联合起来,强迫国王签署“自由大宪章”,保护贵族、骑士、市民、自由民的利益。1265年英国正式召开议会,不仅贵族僧侣参加,而且从每个郡邀请两名骑士、…  相似文献   

20.
律劳卑事件     
律劳卑事件,是1834年发生在广州的一场中英外交冲突。这场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英国千方百计要把“自由贸易”强加到封建中国头上,同时,也表明中国传统的邦交、外贸体制其时已经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一 19世纪30年代初,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乐于称道的年代。1832年,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借助当时的阶级矛盾和各阶层人民对土地贵族、金融贵族的不满,促使议会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1833年,又通过了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法案,这两个法案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前者,虽未改变英国“是一个由富有的贵族统治的国家”的政治格局,但英国资产阶级毕竟由此取得了一定的发言权;后者,则使资产阶级“放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