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宇宙观是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个基本论题。通过对其关照,可以看出作家对整个宇宙乃至人类的态度。通过雪莱的名作《伊斯兰的反叛》来关照雪莱的宗教宇宙观,可发现其所受到的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及其宇宙观中所折射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明时代里,新的宇宙观是生态宇宙观。这一新观念是为改变现代工业社会危机与困境而提出的。西方现代理论中的靴袢理论和隐序观念,除其本身的物理学意义外,其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哲学上的深远含义,它们超越了机械论宇宙观,把人类文明引向一种整体性的、动态的新宇宙观。古代东方的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观点和谐一致。这两种文化的交汇所形成的生态宇宙观将引导人类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3.
老子宇宙观是进化论观,集中体现在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很清楚,老子认为从道至万物要经历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期的宇宙观,此宇宙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创世神话内容的基础之上,而"天圆地方"宇宙观形成的思维机制是神话思维的"自我中心化"和类比联想的混合思维。古代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起源于古代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之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用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宇宙观来定义哲学。其实,仔细推敲,这样的表述有失严谨。"宇宙观"是一个蕴涵诸多理论困境且与当今哲学理念相去甚远的过时概念,最好弃之不用。与此相关联,对于已经习惯了的"世界观"概念也应重新界定,使之同当今的哲学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从经典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混沌学的宇宙观的演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从面坚21世纪人们世界观的重塑人出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罗马人和欧洲中世纪的宇宙观是一种整体宇宙观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这种宇宙观逐步演变为机械宇宙观。在自然科学获得飞速发展的几百年中 ,人类的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极大变化 ,与机械宇宙观相适应的分析性思维及分析方法已逐渐登上了人类思维方式的王位。自然科学的成功被认为是分析方法的成功 ,分析方法成了点石成金的魔杖。但分析方法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人类生存困境与分析方法不能说没有关系。人类整体观的旁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哲学宇宙观是中外哲学的一份重要理论遗产,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源头。《易》就以物质的“气”的有序运动来阐释宇宙的整体的和谐运作,明代《幼学》又以“七政”等具体天象知识充实了《易》的“和谐宇宙”论。康德的星云假说使古希腊原子漩涡宇宙结构说推陈出新,从“开放宇宙”的新视角解决了宇宙总体的和谐发展源泉。马克思主义和谐宇宙观吸纳了康德的和谐宇宙观,解决了达尔文主义者未解决的人的起源与社会本质问题。新诞生的宇宙循环往复理论,不只推倒了宇宙第一次大爆炸假说,且以宇航数字化实测信息,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和谐宇宙观复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地固有的道教和仙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道教和仙道思想的源头,国内外的论者一般推及老庄思想、先秦方士。然而,老周思想和先秦方士之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渊薮又在何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田野作业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出发,结合地下考古的最新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运用生态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知识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梳理,得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初民在原始稻作生产中萌生的鸟化心态和鸟化宇宙观,开启了神仙、道家思想的神奇思辨,它如潜藏的河床,规范着中国思想文化艺术长河的流向。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玄学派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赫伯特著名宗教抒情诗集《圣殿》就是其沉思《圣经》的产物。赫伯特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圣经典故和神话意象,这一点广为人知。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赫伯特其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诗人,他巧妙地把天文学知识运用到了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当中,在宇宙观的视阈下进行诗歌创作,各种宇宙意象及天文知识的运用为其宗教诗歌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文专业办学陷于困境,其根本的症结在于百年中文专业教育从西方引进的学科理念:纯文学观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21世纪,缺乏实用性的狭隘的纯文学观念已经成为中文专业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纯文学,回归大文学传统,依据大文学观念重铸中文专业的学科理念,用以指导人才培养,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才是中文专业办学的根本出路,才能有效实现就业的大口径,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严格说来,发展观念的确立是近代以来的事,是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但关于发展的思想却是古已有之,古代的自然发展观念;中世纪神学发展观念;直至到近代伊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宇宙普遍发展观念,而黑格尔的囊括一切的“绝对”哲学,特别是其历史哲学将发展观念的普遍性推向极致,同时也为发展观念的人类学转向提供了前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将关注的中心锁定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成为关于人类发展最为深刻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普世伦理又译作全球伦理,一直是人类探讨道德的核心问题。康德从先天的形式出发,通过自由意志、道德规律、人是目的和普遍立法等形式为普世伦理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基调和纯粹理性形式,促进了普世伦理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概念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用信息概念可由事物的实在状态及其相关规律表示,并可将其划分为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自然信息与人文信息以及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等类型,如通信科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脑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信息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关于物信论的哲学意义可以从通用信息的角度在本体论、发展观和认识论的高度展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主要由马克思的社会福利物质观、公平观、伦理观等方面所构成."两种生产"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理论都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待马克思的福利公平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才不致产生歧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物质观、公平观与伦理观显示了逐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但同时其负效应也造成了一系列全球问题。时代的需要凸显了全球伦理课题,也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全球伦理关怀下的新科技革命将指引人类开创一个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普惠性概念的提出其实质是在“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公共权力机关对公众学前教育权益诉求的积极回应,表达了政府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追求的目的与价值.而要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定学前教育规划、政策和标准,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加强监管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分类学关系、主题关联和基于情景的“填充槽”联系是重要的概念联系类型,它们在概念组织中表现出的倾向性差异,反映了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受语言、经验和文化背景影响的差异。因为语言不同,聋人概念组织可能有不同于健听人的规律性特点。直接考察聋人概念组织中概念联系的倾向性特点,不仅可以在内容和方法上拓宽和加深当前关于聋人概念组织方面的研究,而且,还可能有助于推动人类概念结构普遍性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世价值不玄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这个界定出发去看,普世价值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量存在、俯拾即是、毫不玄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界定"普世价值"及其内涵,世界上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这一概念,这都是急需解决的学术问题。基于国内学者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