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宋代选人阶层是当时文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人的品阶资序经历几次厘革变得颇为复杂.宋代选人的任职由吏部铨选,按资序授以阶官.选人经历限考受荐而改官,改官的程序严格、环节缜密,曾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才之士,但伴随宋代吏治的腐败,选人的差遣任职、改官也出现了贿赂通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吏部官吏掌管着选人的铨选.他们鉴别人才的能力、道德的优劣以及官与吏之间的依存关系都对选人注授官职有很大影响.武则天时期吏部铨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其进步、积极的一面,但是史料记载中所呈现的更多的是这一时期吏部铨选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3.
王府职官是自汉代正式形成的,专门辅导宗室、管理藩府日常生活和行政的特殊职官群体。明代对王府官的铨选、考核、升转和致仕的重视程度与宗藩地位的变化有莫大的关系。明代王府官铨政制度以正统为界,先后经历了由重视到歧视的更替过程。正统以后,王府官铨政制度的弊端导致了王府官庸、劣、老病问题日益突出,这是与明中后期藩禁制度的形成,宗藩权利受限以及明廷为解决"选人—官缺"供求矛盾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历来,研究科举,大多关注士人获取功名的过程,视线也基本停留于士人登第为止,而对士人登第后的命运则较少关注。文章则从微观个案出发,宽泛地考察作为下层官僚的普通选人改官觅求荐举状的难度和贫困,以及在改官之际选人所遭受的各层官吏盘剥。仕途蹇涩与官场污浊,由失败、失意、失望而导致的绝望,让不少士人对仕途产生淡漠与疏离。心态的变化带来了行为变化,士人流向走向多元化。然而,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流向以外,士人失意的一面一直被无意而深深地遮蔽。这种遮蔽给后世考察士人流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钩玄索隐,从文献中归纳出一些反映士人流向的个案。在这样具体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再由微观到宏观,从士人流向多元化,展示社会转型之渐。并且放眼元代,从社会变化上寻求南宋与元代乃至明清的联系,申说作者近年来主张的宋元变革论。  相似文献   

5.
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选人用人问题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又不容易破解的难题.从伯乐相马式到科举考选制再到民主推选制,给人们提供了诸多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和思考.高职院校的选人用人要真正做到量才授官、野无遗贤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以现代政治家、教育家的智慧,锐意改革,高职院校选任人才的制度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作为活动于北宋中期官场上的重要人物,其荐举思想反映了该时段荐举制度的特征。范仲淹不仅重视对重要差遣的荐举,在宋代已有的选人改官需用举主以外,他还提出京朝官磨勘也需要举主,对荐举制度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范仲淹荐举关系的考察,可以得知北宋中期荐举的基础是举主对被荐举者的了解,其运转常态是依照荐举制度的规定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课程《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选文《日知录·宋世风俗》中,课本对史料《石林燕语》中"选人"一词注释为"候补、候选官员",然,宋代"选人"是幕职州县官员这一文官群体的另一称呼,因而,课本注释是不恰当的,拟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会议筹备中,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与会代表人数,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解决了预订宾馆及客房安排问题;考虑费用最少和出行人数最少得出租用会议室的最优方案;利用公交模式解决租车问题。会议筹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不仅给筹备组一个最优方案,而且提高了与会代表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中对常参官知县自奚屿始提出质疑,他认为县令与知县是相同的。根据史料判断,知县为常参官差遣,由中央下派到地方,而县令为选人的职事官,依靠循资依次递升而来。二者并不相同,因此,常参官知县自奚屿始还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中,昭通地区的改土归流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雍正朝审时度势,开始了在昭通地区的改流行动.改流初期,雍正朝持谨慎态度,拟对昭通和平改流.随着对昭通土司认识的深入,武力征剿在所难免.乌蒙土司被改流之后,因雍正朝任用流官不当,致使乌蒙复叛,但旋即平定.为保证昭通社会迅速恢复稳定,雍正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使昭通地区的政治格局、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改流过程中,昭通的归属问题亦提上日程,从便于对昭通地区的改流与善后治理的角度考虑,最终将昭通划归滇省.  相似文献   

11.
宋代民族问题的错综复杂使得政府立有严厉的书禁法。宋代书禁法以皇帝的诏敕为法律形式,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两宋逐渐走向完备。然而,宋代书禁法的实效却不甚理想,其留给后人的启示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2.
孙复、刘敞、孙觉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春秋学者,其所阐发的"尊王"思想代表了北宋《春秋》学思想的主流。三人在尊王权、贬诸侯、攘夷狄三个层面对尊王做了充分的阐发,反映了北宋《春秋》学的尊王大义。  相似文献   

13.
熊克是南宋高宗、孝宗时的大臣,《中兴小纪》是他撰写的记载宋高宗一朝史事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高宗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中兴之主",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皇帝,历代对他褒贬不一。从《中兴小纪》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宗皇帝的驭臣之道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朝军事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其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干预军政,对武将实施高压政策,致使武将无心致力于军事;统治阶级执法不严;军中将帅谋求个人利益。宋朝军政的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宋朝的国防,使宋朝在对外战争中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最终导致了宋朝亡国。  相似文献   

15.
纵囚新论     
比较唐宋两代录囚制度和赦免制度 ,可知 :唐太宗贞观六年的录囚尚存理狱之意 ,还是不同于宋代类似纵囚的录囚的 ,太宗此举也不是为邀名 ;欧阳修《纵囚论》一文只是欲借太宗录囚之题来反对宋代的大赦而已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乐西湖之胜 ,以颍州为“乐土” ,致仕而居彼处 ,有“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而在京都附近居住的社会背景。嘉时一再乞知洪州 ,意在“兼便私茔” ,而归颍之念始终未动摇。北宋诸多大臣卒后葬于洛阳、开封一带 ,并未归葬家乡 ,所谓“恋恋君父 ,不忍远归故土者” ,比比皆是。欧葬于离颍州不远、位于两京之间的新郑 ,可谓顺理成章之举  相似文献   

17.
"靖康之难"后形成了中国移民史上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江浙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高宗立南宋于江浙后,江浙也因此成为众多移民的归附之地,其中不乏河南裔的文学家.移居的文人群体在受江浙地域影响的同时也对江浙的文学文化走向以及繁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郑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征集到一块北宋墓志铭。墓碑主人为宋徽宗时期朝议大夫石谔。篆志者为宋代名臣、抗金志士张叔夜,书志者为宋资政殿学士许景衡。墓志铭为名家所撰。名家所书,既是罕见的张叔夜传世之文,又是许景衡不多的书法作品。因石谔《宋史》无传,其墓志铭的发现对研究宋史和石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时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普遍崇尚祥瑞,这种风气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根源.尚祥之风对宋时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天书事件"将对祥瑞的崇奉推向了顶峰.近年来,宋史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在宋代神秘文化方面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除少数几个学者在宋代巫术、占卜方面有所论述外,其他内容少有涉猎.  相似文献   

20.
宋代债法的渊源及宋代债法发展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债法就其渊源而言,主要由《宋刑统》、皇帝的敕令、条发事类、判例等重要部分组成;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家族法规和民间惯例也是宋代债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伴随着“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宋代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这是作为交易法的宋代债法发展的强大动因。同时,宋代债法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和借鉴前代债法成果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