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云生  吴昊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42-47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2.
羌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5-60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三期叠加"环境下的高职教育事业亟需通过大力推进教改的方式来实现自身涅磐。集团化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的有益尝试,其治理机制优化是提升高职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从契合社会需求角度指出高职教育集团化的意义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的价值;从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及治理效能角度揭示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遭遇的治理机制问题;给出明晰高职教育集团治理目标,优化其治理结构和提升其治理效能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大工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是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趋向转变、主线转变和模式转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着对类型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偏颇、产教融合中的行业企业边缘游离、前期规模扩张负面效应引致院校同质化现象突出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职院校亟待从深化类型教育定位的认知和实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三条路径上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和育人质量,实现"双高计划"建设和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具有共同治理、开放治理和分类治理等独特性.当前,外部环境不够完善、内部组织相对封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影响着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科学水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更新院校治理理念、优化院校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培育内部治理文化等方式,实现内部治理的独特性,强化院校内部治理,提高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双高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面对"双高计划"提出的迫切任务以及产业结构变革下人才结构的调整需求,重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高职院校要以培养目标、教学标准、实践环节、双师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为着眼点,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与优化,切实提高方案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职"三教"改革是落实"双高计划"、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高职"三教"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层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材层面,内容陈旧,编制体制僵化,遴选机制不完善;教法层面,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理实割裂.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职"三教"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深化高职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深化教材编排体系,实施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优化教材优选机制;加快落实教法改革,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生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DEA法从办学效率的角度对"双高计划"院校目前的办学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整体办学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各院校的办学效率与产出和投入之间并不呈现对应关系。根据投入、产出与办学效率排名,目前56所"双高计划"院校主要可以分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办学效率、高投入-高产出-高办学效率、低投入-高产出-高办学效率、高投入-低产出-低办学效率、低投入-低产出-低办学效率五类;其中37所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双高计划"院校投入指标与办学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资金设备;产出指标与办学效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校企合作成果。基于当前"双高计划"院校存在的问题,应以分类为基础,构建"双高计划"院校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改革"双高计划"院校治理体系和机制;以教学要素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提高"双高计划"院校教学质量;以"1+X"为抓手,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群项目制治理作为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的核心子项目,具有项目制治理特征和体系化价值.但是,目前专业群项目制治理还存在逻辑、效用和评价等三重限度,即逻辑层面存在事本逻辑、择优逻辑和管控逻辑等限度,效用层面存在资源依赖、运作经费和项目时限等限度,评价层面存在目标导向异化、第三方评价缺位和过度重视评价结果等限度.据此,高职院校专业群项目制治理的突破路径为:逻辑规避方面,应强化专业群项目的系统性治理、完善中标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体系;效用突破方面,应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和把握长效发展规律;评价优化方面,应完善专业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型数字化全过程评价系统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治理基础.紧扣"双高计划"背景下贵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治理的核心问题,深入分析产教融合、教学要素、治理机制、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困境,提出贵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治理必须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内在壁垒,形成供需对接、互通衔接的职教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衡宇  王元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43-47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性改革意见多、与高职教育实际环境匹配度较低的现状,应积极探索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重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校行企社等利益相关方治理机制、强化学术权力治学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等举措破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发展的瓶颈,明确高职院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规、有绩可考"的院校治理模式,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审视民办高职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以及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陷入董事会机构运行虚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弱化、权力主体权责边界模糊的困境,导致各治理主体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失衡,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因此,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党建引领来增强党组织政治监督与保障作用,用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立足依法治校构建多元共治的长效治理新格局,并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启动实施"双高计划"是我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围绕"双高"建设的方向和任务要求,高职院校要走出一条以创新为纲、协同为本、多元为体的发展路径.创新为纲,就是要把握好思想理念创新、制度架构创新、类型教育创新以及产教关系创新;协同为本,就是要注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与百万扩招协同、与乡村振兴协同、与制造业强国协同;多元为体,就是要落实好办学主体多元、治理结构多元、发展支撑多元.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整体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之间是"以内为主,以外促内,互补共生"的有机关系,二者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机制共同致力于改进和发展高职教育质量。对接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高职院校扬弃与超越阶段性"办学同质化",走向特色办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应遵循主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刚性和常态化原则,融入院校整体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机制以及培育和发展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治理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其治理采取什么路径。建立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治理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前提;优化特色鲜明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重点;健全顺畅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执行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基础;积极探索重要领域的改革是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天航  王屹 《成人教育》2021,41(8):43-48
随着国家治理模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资源分配、社会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高计划"项目作为典型的项目制,在项目建设中应遵循项目制的管理规范,但不能简单地将项目制的运作逻辑强加给高职院校.尤其是项目制特有的事本主义逻辑、择优逻辑、技术理性逻辑和管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具体表征为:割裂高职院校发展的整体性、加剧高职院校内部分层、重显性指标和材料包装而轻内涵建设、办学模式同质化.因此,当"双高计划"项目成为高职院校又一发展机遇的同时,高职院校要对"双高计划"项目本身进行反思,并规避该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从管理到治理"路径依赖"的解锁问题;利益相关方关系的规范与重构问题;制度的缺失和有效执行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类型教育视角下"双高"院校制度建设的对策:突出多元共治,完善多元治理体系;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维监督机制,拓展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20.
李雪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82-86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聘用方式、成果考核、发展通道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短聘期"考核模式导致发展基础厚植不够、"轻培养"管理体制导致成长平台支撑不足、"数量化"评价体系导致成果反哺力度不够、"单一性"激励机制导致精神关怀深度欠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打造共育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实施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以此来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助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高"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